诗梦文学音画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1|回复: 2
收起左侧

故乡的原风景(三行诗)---幽谷幽兰

[复制链接]

396

主题

5705

帖子

135

精华

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7718
发表于 2014-1-23 13: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主题

5705

帖子

135

精华

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771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8: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人:梦寒成诗
发表人邮件:zjcheng.654@163.com发表时间:2013-5-13 16:02:00
【七律】爱于绝壁 文/梦寒成诗 注定幽兰夜里香,爱于绝壁梦飞翔。 老爷过目民风冷,古塔回眸笛韵凉。 伊种花生埋坎坷,月摇石磨碾沧桑。 桃源渡口凭谁忆,痛我云心不再忘。
发表人:天山孤鸿
发表人邮件:1457279920@qq.com发表时间:2012-7-2 22:01:00
悠远,空灵,我真想进入这样的空间!
发表人:我的心在飞
发表人邮件:shiguoqan@yahoo.com.cn发表时间:2011-3-22 11:31:00
好美 什么时候也教教我
发表人:冀中汉
发表人邮件:lycals@126.com发表时间:2011-3-7 21:32:00
幽兰老师的家乡,是汉代中山国的都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燕赵儿女的侠骨柔情,在幽兰老师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欣赏并祝福幽兰老师及诗梦的姐妹们节日快乐!最近,身有贵恙,很少上网。许多朋友的精美诗文没有品读,甚是遗憾。
发表人:何玉忠
发表人邮件:heyuzhong_1@163.com发表时间:2011-3-6 21:57:00
喜欢这淳朴的土地,熟悉的老井,秋天,迷人的黄昏。
发表人:郭文涟
发表人邮件:xjylgwl@sina.com发表时间:2011-3-6 19:51:00
问好,三八节快乐啊。文字美,图也美。爱美的人,令人尊敬。
发表人:采禾尘境
发表人邮件:ruolin7121219@qq.com发表时间:2011-3-6 16:04:00
太美了,欣赏学习幽兰老师佳作!
发表人:80后寒雪
发表人邮件:84102353@qq.com发表时间:2011-3-5 21:31:00
唯美的画面,优美的诗歌,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发表人:康乔华
发表人邮件:2007qingshitan@163.com发表时间:2011-3-5 12:07:00
欣赏,学习,问候兰姐,春天快乐
发表人:周建元
发表人邮件:1143960160@qq.com发表时间:2011-3-5 9:34:00
喜欢这土地上发芽的句子
发表人:郝志敏
发表人邮件:987860227@qq.com发表时间:2011-3-5 8:05:00
这几首诗,笔触亲切,思远,思乡,怀旧,写出了生活质朴平实的一面,随着那一粒粒厚重的种子,我们看到了厚重的情怀,我们看到了老石磨诗样的劳作,看到父辈们的生活图景,那棵枣树最让我感动,想到逝去的岁月里逝去的人,人不在,井依存,心岂能不酸楚?问好
发表人:王克楠
发表人邮件:wkn1956@163.com发表时间:2011-3-4 23:41:00
《石磨》是在写一种农业劳动,“你一圈圈转动,转出小麦的洁白”,写出了季节的流动,也写出了麦子的纯洁,“丰收的富足”概括了农业劳动的最大幸福值.。这个诗歌的最有意义的部分在第三句,“驴儿的眼睛永远蒙着苍凉之布”有两个意思,一是写驴子的埋头苦干,二是写农民不用睁开眼睛,也能用自己的感知系统体会世态炎凉。 《花生地》是艺术性最强的。“花生把果实藏在土壤,我的爷爷奶奶和父母亲故去”写出了爷爷奶奶的品质,性格,不是声张,朴素为人,这样的写法正是古代诗歌里的“比兴”写法。“清贫的骨灰看到了花生,相互依偎,去地面开花”写了到了另一个世界的父母的品质,写了他们的满足和生命的追求。“把生命氤氲得如此厚重。”这句是题眼,是主题,说明了父母对正在人世间生活的孩子们的希望——需要把生命质量弄的厚重一些,不许有一丝一点的马虎
发表人:王克楠
发表人邮件:wkn1956@163.com发表时间:2011-3-4 23:40:00
《老四合院》写足了家乡的风景,有了这个院子,作者就有了可以寄托乡情的地方,“幸福的院子,爷爷奶奶在那里永远年轻”,爷爷奶奶的年轻时代在这里度过的,会永远年轻的。 《定州塔》写的是定州的舍利塔,是可以寄托灵魂的地方,“乌鸦叼着佛龛朝远处飞”是魔幻现实主义,“天神在此地失去飞翔”天神也是需要家的。“将一颗不灭的灵魂嵌于宋的情节”,佛的大慈悲永远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啊。 《井》写的很风趣,诗歌的重心在第三句,“水枯了,井荒了,再也反射不到记忆的清澈”,是有批判的想法的,现实生活里,人类在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园平衡,那些淳朴的乡村风景只有到记忆里寻找了,这是对现实生活中不合理部分的讽刺。
发表人:小溪
发表人邮件:zddx@163.com发表时间:2011-3-4 22:25:00
问好站长。
发表人:平平山人
发表人邮件:fwz1932@sohu.com发表时间:2011-3-4 20:09:00
欣赏佳作,文图并茂。
发表人:淺墨淡凝
发表人邮件:linggeyezhou@yahoo.cn发表时间:2011-3-4 19:23:00
站長的製作真好!問好!
发表人:中山仓门
发表人邮件:121690426@qq.com发表时间:2011-3-4 19:11:00
回忆和眷恋。 乡愁与思念。 都将成为烟云。 唯有一丝情结。 会飘飘渺渺回荡在 人世间!
发表人:圣文
发表人邮件:892359344@qq.com发表时间:2011-3-4 18:17:00
欣赏幽兰老师的佳作,亲切自然、温馨别致,问好。
发表人:盛宴
发表人邮件:385208232@qq.com发表时间:2011-3-4 18:03:00
定州塔下楼宇崛起,故乡的原风貌黯然遁影,地震的轰击也没能撼跨定州塔,绿茵的遍及没能盖过枯井的浅眼,机械的飞滚并没有遗忘那陪佐餐食的石磨,一串串记忆密密麻麻的缀辍地松软的土地里,一如花生的有序组合与和谐共生乃至同根。
发表人:麦聃
发表人邮件:328573595@qq.com发表时间:2011-3-4 14:42:00
好美的故乡原风景,,,,,,清新,自然,亲切,,,,,,问好兰姐!
发表人:寂寞精灵
发表人邮件:lijing-b@163.com发表时间:2011-3-4 13:59:00
诗美,图片也美,读诗梦老师的诗让我再一次身临其境旧地重,咱也游过定州,进过文庙,观赏过定州塔,竟没写出半个字来,惭愧啊惭愧!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501

帖子

16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979
发表于 2014-1-23 17: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井》和《花生地》{:soso_e179:},写的很有情感的张力!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诗梦文学音画网 ( 黑ICP备20002108号

GMT+8, 2025-5-12 00:23 , Processed in 0.07778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