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梦文学音画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78|回复: 7
收起左侧

苦旅---青岛至大连旅游随笔 (幽谷幽兰) 旧作

[复制链接]

396

主题

5705

帖子

135

精华

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7718
发表于 2014-7-26 20: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朵之上

换了一身远行的装束,就有了旅行冲动。到高处和天空,生命和历史进行对话,这样的愿望维系了我好多年。
  飞机开始爬高,我的心脏开始收紧,越来越高,越来越紧,这是一个奇妙的互动过程。天哪,飞机越过绿色高山,飘扬在云朵之上。云朵把阳光带到我们的身旁。云朵仿佛落到我的眼前,飘到我的怀里,浮动、升腾……
  飞机穿行在云里,我也被云朵含着,我很为“含着”这个词汇而兴奋。人,总是需要新感觉,新感觉造成了生命的不断的脱胎换骨。我在云朵里穿行,逐渐开始清理经年的芜杂内容,剔除那些把人生滋养的阴暗的部分。
  遇到了很大很多的云朵,飞机似乎颠簸了一些,我不是飞行员,没有他们的淡然。飞机的声响,飞机外的风声,都使我感到神奇,我在天空。我能听到天使说话的,听到了他们的倾诉......毫无节制,不急,不缓,惟有绵绵不绝。啊,多么辽阔的天空和迎怀的白云,博大而虚空。
  飞机开始平稳,没有什么晃动,我好似看到了俄罗斯的芭蕾舞《天鹅湖》。阳光下,雪白耀眼的湖,几只小天鹅在窗外飞动,定睛看她,她又消失了,她为什么和我捉迷藏呢?梦幻的舞蹈在云海集结。
  在天空,除了我们,云彩永远是天空的主角。它们无论用怎样的姿势游动,都是优美的。太阳揽聚着四面八方的云朵。只要有阳光,云都能找到方向。云和云握手,云和云栖息,在高空,因为了有飞机——飞行器,人和云彩自然地交融在一起。
  飞机到青岛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我在云朵里想到上飞机前和一个处在危机里的老师的谈话,我知道他
  们在走我曾经走过的道路,许多的人生的岩石碰痛了他们,他们感到迷惘,清晰是暂时的,迷惘是长久的。
  心里有了些微微的苦,眼睛里的云彩就不那么浪漫了。云海似流去的河水,河床底总可以沉淀灾难,留不下一片波浪。云彩好像是没根没蒂,但是可以在天空中寻找合乎自身生命结构的底蕴……
  我想起了我熟悉的朋友们,他们各自有自己的生活道路,有自己的爱和恨,可是,只要站在云朵上看着阳光。在云朵消失时,恨也就消失了。
  两个小时以后,飞机开始降落。我的心好像是经过了一次漂泊苦程,劳苦了
  四肢筋骨,困惑而至感悟到自己的心路,尽管不太甘心,飞机还是降落了,人生就是一次次的起飞和降落。苦旅,失去了一些,得到了一些,这是过程,也是宿命。

  
  蓬莱仙境  
  
     生就是凡尘,我也从来没有想过在凡尘还能看到仙境,因为凡尘纷杂的一切总使人迷失,使人失足,使人存在于无形的自我蒙蔽自我修饰以及自我漩涡中,然而在在被称做仙境的蓬莱,别样的洗礼更正了一切。
  那天,一缕缕清新的晨风轻吻我发尖,拂去我满身的灰尘与疲惫。因为即将抵达仙境,我一颗心仿佛也透明葱茏起来。热情的夏日,高度紧张的四肢偷得浮生半日闲,轻轻走近心之所系,念之切切的“蓬莱仙境”。步履虽然沉重,追求本身虽然含有苦涩,但足以自慰。
  正值暑期旺季,游人如鲫,心里不禁多了一份担忧,怕人们的喧哗会惊扰了仙境。
  行至八仙过海口景区-----一个三面环海的葫芦岛,天高水阔,景区如同横卧在海上的宝葫芦,景中有海,海中有景,玉楼仙阁,祥云缭绕;亭台轩榭,步移景异。看到这些,就有了人在画中的感觉。画是人画出来的,人是画培植的。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更加相信这点。
  虽然画面很静,但是人的相机很忙碌,咔喳咔嚓地不停地拍照,啧啧声此起彼伏,人们似乎恨不得把眼前的奇特风光尽揽怀中,贪婪地带回家中。占有,不见得全是金钱,对美的占有也是占有。
  我控制了自己的占有欲,静坐在八仙过海口,默默地看着天海相连,人间与仙境相连。仙魂们在偶尔飘来的一丝云彩里纷纷现身,他们就这样穿过千百年的风尘向我袅袅奔来,满足了我的寻找他们的愿望。
  神问:“幽兰,你为什么要跑这么远来寻找我们?是困顿了吗?”
  我答:“不是,是因为学校组织了旅游,我才特地前来拜谒。”
  神说:“神是暂时的,人是不朽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不同的神。”
  我大为惊异,说“神是智慧的化身,是不朽的,人在遇到不可预料的困惑和苦难的时候,总是期望得到神的关注或暗中帮助。”
  神微微笑了,说:“人无法克服的困难,神也是无法克服的,要想拯救自己,不要期望于神,要靠人自己。”
  我大惊,真的没有想到神会这样回答我的困惑。海的雾气模糊了我的双眸,潮湿了我善感的心。
  听到神的话,我真的好想忘却我那病通的身体,忘却那些挫折和失意。苦痛,如浮云飘去。感怀生命中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
  走出八仙过海口,重新置身于灿然的阳光中,蹒跚而行。悲怆与神圣交织,痛苦与欢愉并存。如未解神之语,但只缘身此境中吧。

  

人妖


  我从来没有想到这次寻仙的旅途会遇到“妖”,而且还是“人妖”。
  据说大连的人妖来自泰国,很正宗。
  终于在大连见到了“人妖”,人如妖,妖扮人;人是妖,妖成人。人在妖里头,妖在人里头。
  在没有看到人妖之前,人妖在我的想象里,是一个神奇的种族。可是,眼前舞台上的人妖,个个身材高挑,胸部隆起,腰肢纤细,十指尖尖,长发高盘。长长的睫毛下,眼睛浑暗,隐约透出一丝凄哀.......谁能想到,这样的美女竟会是男儿身?
  舞台上的人妖身着五颜六色的彩裙,扭动细腰,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舞蹈是机械的,是被动的,没有热情,也没有灵感。他们是一群在舞台上活动的生物,一点也没有我想象中的自信。
  人妖不是妖,他们是人,他们具有人的心酸。我相信他们不会甘愿做人妖的,被迫做人妖,这样的选择,是人类的悲剧。我想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时候,那时还没有人妖,如果有的话,一定会作为悲剧流传下来的。
  我们正面临的精神被阉割、变性、异化的痛苦的现状。当代,艺术穿上了时尚的新装试图走上个性飞扬的舞台,而一不小心就被无形的商业势力诱骗,堕落成媚俗、哗众取宠的流行角色。
  人妖的来历,据女导游说是这样的:泰国的贫民,为生活所困,将生得俊俏的男孩子,从小卖给专门培养人妖的艺校。孩子在艺校学习歌舞技艺,定期注射雌激素(荷尔蒙),在心理上自我定位为女性,以适应特殊的演艺生涯。性别本是天生的,性别角色却是后天培养的结果。由于长期服食注射的缘故,人妖的年寿甚短,据说平均年龄只有三四十岁.....我不免感到可悲。
  诚然,人妖的道路不是自己选择的,但仔细想来,世上又有哪一个人是完全由自己决定自己一生道路的呢?“苦旅”不是人生一个永恒的话题么?
  在整台人妖演出,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人妖独自一人表演男女二重唱,他将每一部声音,都唱得那么投入、那么到位,令我感动心痛,没有听完,我就早早地走出剧场。


刘公岛,海雾弥天


      终于看到了刘公岛,看到了仿清式建筑格局。青瓦灰砖,檐下彩绘雕梁画柱,檐角屋脊兽头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使人仿佛感觉到历史的深邃与久远。
      走进展厅内,看到了采用巨幅彩玉壁画,看到了东阳木雕等知名工艺。画面讲述了东汉末皇子刘民,为了避免曹氏后裔的迫害而历尽艰辛流亡到这个岛上的史实,讴歌了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刘公精神。
      一个世纪以前,刘公岛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甲午海战,炮火隆隆,硝烟弥漫。海战的最后结果以清政府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划句号。
      在战争的前沿,刘公岛的每个夜晚都是危险的,他们不但面临前方的凶险,更要防范背后的暗算,大海的每一个漩涡都可能成为埋藏英雄的墓地。
     走进“海军公所”,有很多大门,一层一层,永远走不完。仿佛一卷线装的古书,前面有很多发黄的扉页,一张张翻过去,才读到它的正文。
     刘公岛上风物依然历历。下午海面上忽起大雾,遮山掩海,状若弥天,似万千北洋将士之魂魄未散。见此情景,不由得我感慨良多,浮想联翩,心下哽咽,久久而不能释怀。
      刘公岛,无边的海水实际上就是历史的导体,翻卷的海浪在向我述说,每一句话都能翻译成历史的语言,把我们同百多年前那些埋葬在大海深处的英魂联系起来。大海无边,没有细节,又充满细节。
      太阳的光线撒落着历史的声音,我倾听着。大海是历史的一段苦旅。它让我们在百年后仍然深感疼痛。我相信辛酸和伤痛能使我们走向自尊和完整。
      刘公岛,海雾弥天。这座威仪的建筑被茫茫的大海围绕着,在雾光中构成岁月中的坚硬部分,拒绝着溶解。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主题

5705

帖子

135

精华

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7718
 楼主| 发表于 2014-7-26 20: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人:梦寒成诗
IP:111.172.247.212
发表人邮件:zjcheng.654@163.com
发表时间:2013-5-8 21:23:00
【七律】醉在蓬莱 文/梦寒成诗 白云抱我梦穿行,醉在蓬莱诉苦声。烛火拼完烟未了,人妖舞罢爱难成。仙逢李女槽还吐,岛遇刘公杯已倾。花落瑶台香永夜,坐禅渐忘醋跟评。
发表人:白杨桥
IP:124.128.235.210
发表人邮件:baiyangqiao521@163.com
发表时间:2010-12-14 10:33:00
这些貌似平静的文字,让我读出作者的内涵,善良,悲悯。是啊,有时候,多少的文字都表达不出内心的感觉,他们百感交集的纠结着,闷闷的堵在胸口,给我们惊醒,给我们清醒和鞭策。
发表人:jane
IP:222.241.240.9
发表人邮件:jane2226@163.com
发表时间:2010-8-11 11:47:00
细细品味、慢慢冥想...
发表人:淺墨淡凝
IP:114.94.176.194
发表人邮件:linggeyezhou@yahoo.cn
发表时间:2010-8-4 17:31:00
同意各位老師髮錶的觀點。這篇散文有內涵,耐讀,神于文外,寫得真好!學習了。問好幽蘭站長!
发表人:康乔华
IP:219.159.114.109
发表人邮件:2007qingshitan@163.com
发表时间:2010-8-3 22:12:00
细细感受文字内核的思想。问候姐姐
发表人:晓风婵叶
IP:59.32.225.233
发表人邮件:369054952@qq.com
发表时间:2010-8-3 21:45:00
过去看姐姐的作品都有仰视的感觉,很飘。今天终于找到了平视的感觉,佷实,很亲切。
发表人:王克楠
IP:221.193.204.215
发表人邮件:wkn1956@163.com
发表时间:2010-8-3 19:59:00
三,她用的是“结构散文”,四个小节分别是不同的风景,但是不同的风景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蓬莱仙境》中的人和神的对话是神来之笔。四、人妖,写的令人心疼,在过去看过很多人写人妖的,大多数是用欣赏和玩弄的眼光写的,而幽兰则是用“摧残人性”的角度写,写出了新角度。五、《刘公岛,不只是一个岛》内涵浅了一些,刘公岛——这个精神符号表达的不充分。解读的不到位,请幽兰海涵。
发表人:王克楠
IP:221.193.204.215
发表人邮件:wkn1956@163.com
发表时间:2010-8-3 19:58:00
赞同荒兄弟的解读和修改,另外,我就幽兰散文的写作特点,讲述一下自己的感觉,一,她的散文是神在景外的,也就是说,我猜想幽兰在旅游出去之时,已经对于“思想”有了基本的准备,二是她不单纯为写景而写静,她在静物的描摹上用的是淡笔,在思想的表达上,用的是浓笔。
发表人:荒之语
IP:221.211.156.232
发表人邮件:469780289@QQ.COM
发表时间:2010-8-3 17:05:00
作为游记行散,不在于空泛的记录一些见闻和景致。幽兰的笔触避免了这一点,在随行随记中她总是能把握住心的感悟和灵魂的探究。使章节有魂,全局含蕴!在处处的感悟里,有景的叙描相伴刹那间的感怀,也有神的对白佐以驻足时的顿悟。究其全文来看‘蓬莱仙境’内涵最深,但缺点也正出在这里。在这一篇中‘缘’所揭示的就是人的思维和自我的矛盾在发生撞击的时候,我们究竟要用一种什么样态势来对待。幽兰借助神来告诉我们所有的主宰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内心深处最真,最自然的那种平和,那种希冀。如果第一节改为“人生就是凡尘,我也从来没有想过在凡尘还能看到仙境,因为凡尘纷杂的一切总使人迷失,使人失足,使人存在于无形的自我蒙蔽自我修饰以及自我漩涡中,然而在在被称做仙境的蓬莱,别样的洗礼更正了一切。”这样一来,衔接有深度,而且对下文的深层次揭示埋下醒目的伏笔,读来感触会更深些。仅此!直言处幽兰莫怪。
发表人:青青草
IP:58.60.159.61
发表人邮件:695400418@qq.com
发表时间:2010-8-3 14:26:00
人生也像一场旅行,幽兰姐笔下的苦旅让我很震惊,于情于景,思想幻化为一体!人生也是如此,步步为营。心也跟着你的笔一起旅游了,问候!
发表人:鲁午坡
IP:222.132.30.254
发表人邮件:uaoxzb@sohu.com
发表时间:2010-8-3 9:10:00
我抬头找寻那朵彩云,她飘忽而去,青岛的天空,不再浪漫!问候幽兰!
发表人:何玉忠
IP:58.211.161.5
发表人邮件:heyuzhong_1@163.com
发表时间:2010-8-3 8:21:00
苦旅,也算是一种人生经历,欣赏美文。
发表人:平平山人
IP:125.58.167.130
发表人邮件:fwz1932@sohu.com
发表时间:2010-8-2 22:20:00
人,总是需要新感觉,新感觉造成了生命的不断的脱胎换骨。______宝贵的经验,催人奋进。祝你旅途胜利归来
发表人:心雨飞扬
IP:114.229.32.62
发表人邮件:lwmel@126.com
发表时间:2010-8-2 21:53:00
一段“随笔“写出的却是人生的真谛与心路。让我思考久久......
发表人:麦聃
IP:61.183.210.38
发表人邮件:328573595@com.cn
发表时间:2010-8-2 21:48:00
姐姐的这番旅行,所见所闻,让我看了大开眼界。写的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让发思,感触到心灵的触角,谁都会去“苦旅”人生。欣赏姐姐的各方位的写作,姐姐好有才!
发表人:无名
IP:114.249.232.243
发表人邮件:zddxxka@163.com
发表时间:2010-8-2 20:48:00
很喜欢!
发表人:清秋月
IP:116.55.201.237
发表人邮件:nmx371388058@sina.com
发表时间:2010-8-2 17:29:00
想不到从另外的笔锋中看到了姐姐,从姐姐的阳春白雪看到柔情似水,从理性的眼睛里看到心底看世界犀利的眼神,文字的价值就是在洗练中有着可贵的东西,握手姐姐!
发表人:淺墨淡凝
IP:116.232.217.100
发表人邮件:linggeyezhou@yahoo.cn
发表时间:2010-8-2 12:31:00
這篇游記寫得很成功。幽蘭站長的文筆是有很豐厚的文學底蘊的,令人流連忘返。幽蘭站長的文筆集典雅、洗炼、勁健、絢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為一體,讀之讓人餘味無窮。
发表人:飘雪姐姐
IP:120.12.11.240
发表人邮件:479793472@qq.com
发表时间:2010-8-2 11:32:00
换了一身远行的装束,就有了旅行冲动。问好幽兰姐姐!
发表人:水湘宛儿
IP:60.160.24.140
发表人邮件:liuxiang111@163.com
发表时间:2010-8-2 10:07:00
姐姐这篇游记散文,写的好美。每次拜读幽兰姐姐的文字,都是一种美的享受。独特新颖的标题,独特新颖的构思,轻轻地就将读者的思维融汇到了作者的旅途里。一句苦旅,更是跟人已无止境的闲暇。怎样的旅途,怎样的奇遇,会让姐姐为这次旅途添上一个苦字?带着这样一个悬念,更是让读者迫不及待想要了解姐姐这次特别的行程。“我们正面临的精神被阉割、变性、异化的痛苦的现状。当代,艺术穿上了时尚的新装试图走上个性飞扬的舞台,而一不小心就被无形的商业势力诱骗,堕落成媚俗、哗众取宠的流行角色。”很喜欢姐姐这个观点,问候。
发表人:水无痕
IP:114.229.56.125
发表人邮件:609987484@qq.com
发表时间:2010-8-2 8:47:00
人生又何尝不是一趟苦旅,人群中孤独的行者。人非草木,人如草木,生命如一颗贴土而生的巴巴草,苦着,顽强着走向光明。倾心注目于人类的大苦难,生命才有了使命感。幸福可能会使人心醉神迷,苦难却常使人警醒。如果有一百次让选择的机会,将从容不迫的选择一百零一次苦难,因为这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过程,问好幽兰,远握!
发表人:金言
IP:111.178.144.37
发表人邮件:jinran8888@126.com
发表时间:2010-8-2 8:43:00
游记写出了味道,标题新颖并且有深刻的人生之感游。作者展示给我们三个生动的别开生面的景象。作者并没有陶醉在风景如画的行点之中,而是迈着历程的劳累联想到了人生的所遇,空白的天宇,战火的痕迹,人间的变态都给人深刻的沉思:苦旅揭开了历史阶段的人的变革,聪明的愚弄又使人走向了这苦苦的旅程。作者此时心身劳累而且心沉痛到了几点,面对历史和现实如何来诠注呢?!迷惑,无奈,伤痛——此文反映了作者很高的人性理念和对变无奈的忧郁——一个有思想的人站立历史人文的高度从风景如画陶冶风情中却寻找的是伤痕。
发表人:Better夏荷
IP:218.58.136.2
发表人邮件:308667310@qq.com
发表时间:2010-8-2 8:41:00
“苦旅”二字,很好的诠释了幽兰站长的人生思考,文化苦旅,人生苦旅,渗透在字里行间。其实,苦与甜只不过是一种感觉的味道,这取决于心境的甘与苦的程度。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人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很关键,演技更关键,用心用情去演绎与行尸走肉去演绎,效果会大相径庭;演绎的好与坏需要人走下舞台观看,台下会是另一副天地,所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很欣赏幽兰站长的文笔,读来总让人感怀满满。。。欣赏美文,献上美丽的鲜花朵朵!
发表人:圣文
IP:221.239.20.97
发表人邮件:892359344@qq.com
发表时间:2010-8-2 8:26:00
随着幽婉、凄美的文笔和您一样的心境游历了一次心灵上的旅程,犹如身临其境之感,跌宕起伏、百感交集、颇多感悟,问您好。
发表人:安宁
IP:219.129.96.22
发表人邮件:anning550@qq.com
发表时间:2010-8-2 6:54:00
欣赏幽兰站长细腻的文字!苦旅,是苦是乐,需靠自己一一解读。
发表人:大和风
IP:112.1.249.216
发表人邮件:380007756@qq.com
发表时间:2010-8-2 1:30:00
苦旅,也是一 快乐的旅行,立长身,舒袖转,心若蝶飞,泽雨淋漓盼。足点风奏雨急漫,花若花飞,心绽悄撑伞。 最近总是很晚才能上诗梦网。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主题

5705

帖子

135

精华

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7718
 楼主| 发表于 2014-7-26 20: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悟在旅途
--我读幽兰的《苦旅》
文:荷语

   看到《苦旅》这个题目,我就联想到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余先生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为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写文著书,字里行间有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苦苦的味道,浸染了中国的千年文化,那一道滋味,足以翻江倒海。未读《文化苦旅》之前,大概也不会想到,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在它们的背后会有如此深层的涵义。而余先生则运其妙笔,以干净厚重的散文,让炎黄子孙惊醒。我相信读过《文化苦旅》的有识之士,看到莫高窟的石洞遭遇浩劫的场面,王道士手中一串钥匙把守了千年的敦煌,却在一夜之间遭遇洗劫,一马车,一马车的文物输往外国……大概会有这样的感触:中国人丢失的不只是文物,而是一种人性的及其深层的蕴藏的一种丢失,这不能不令中国人心绞痛。
  
  不知道幽兰写《苦旅》时,是否联想到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但我读《苦旅》时,同样感受到了作者旅途中那份苦苦的味道,是苦情之旅,幽思之旅,还是文化苦旅?带着思考去阅读,就会有所收获。
  
  悟在旅途,人生本身就是一个苦旅,如何能在苦旅中尽快的成熟起来是每个人面对的问题,这或许是我读《苦旅》的最大感受。“苦旅”二字,很好地诠释了作者的人生思考,人生苦旅,渗透在字里行间。其实,苦与甜只不过是一种感觉的味道,这取决于一个人心境的甘与苦的程度。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人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很关键,演技更关键,用心用情去演绎与行尸走肉去演绎,效果自然会大相径庭;演绎的好与坏,需要人走下舞台观看,台下会是另一副天地,所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苦旅》有五章组成,每章紧紧围绕“苦旅”这两个字,或边走边思,或思考先行,构思巧妙,视角独特,语言鲜活,主题突出,读来印象深刻。
  
  散文需要在场,更需要在心。谈到“场”,一般人会认为是现实的场面,这个是不完善的。与其说是“现实的场面”,不如说“置身过彼时彼地”。我之所以说不完善,是因为散文对人心的介入,还有一个“精神场”,这个场和现实场面沟通以后才会形成合力。现实的场面让读者相信是真的发生过,精神的介入就打进了读者精神的深处。
  
  作为游记散文,更需要“精神场”。《十月》期刊编审作家张守仁先生在2011年“行走天下•首届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大赛”颁奖盛会上谈到:旅游时,要做到‘眼勤、耳勤、手勤、腿勤、脑勤’谓之‘五勤’。要想写出精品旅游散文,要做到:一要写‘我’。散文要有‘我’,有了‘我’,文章就有了血肉;二要写独特。独特的我,独特的发现,独特的语言;三要注意观察,要有洞察力;四要有学养(修养),出行前要做足功课;五要写新颖,要有时代感,有创新……
  
  由此可见,作为游记散文,不在于空泛地记录一些见闻和景致。作者的笔触避免了这一点,在随行随记中她总是能把握住心的感悟和灵魂的探究。使章节有魂,全局含蕴。在处处的感悟里,有景的叙描相伴刹那间的感怀,也有神的对白佐以驻足时的顿悟。究其全文来看,“蓬莱仙境”内涵最深,但缺点也正出在这里。在这一篇中“缘”所揭示的就是人的思维和自我的矛盾在发生撞击的时候,我们究竟要用一种什么样态势来对待。作者借助神来告诉我们所有的主宰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内心深处最真,最自然的那种平和,那种希冀。如果第一节改为“人生就是凡尘,我也从来没有想过在凡尘还能看到仙境,因为凡尘纷杂的一切总使人迷失,使人失足,使人存在于无形的自我蒙蔽自我修饰以及自我漩涡中,然而在被称作仙境的蓬莱,别样的洗礼更正了一切。”这样一来,衔接有深度,而且对下文的深层次揭示埋下醒目的伏笔,读来感触会更深些。
  通览《苦旅》,总体印象是:一、作者的散文是神在景外的,也就是说,我猜想作者在旅游动身之前,已经对于“思想”有了基本的准备;二、她不单纯为写景而写静,她在静物的描摹上用的是淡笔,在思想的表达上,用的是浓笔;三、她用的是“结构散文”,四个小节分别是不同的风景,但是不同的风景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蓬莱仙境》中的人和神的对话是神来之笔;四、人妖,写的令人心疼。过去看过很多人写人妖的,大多数是用欣赏和玩弄的眼光写的,而作者则是从“摧残人性”的角度写,写出了新意;五、《刘公岛,海雾弥天》内涵浅了一些。作为山东人,我对刘公岛是熟悉的。我想,“刘公岛”,在人们的心目中,不只是一个岛,而应该是一个精神符号。就这个精神符号而言,作者表达的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挖掘游历行踪的内涵。
  
  我读《云朵之上》,读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文章分前后两大部分,倾力描写了在飞机上被“含”在云朵里”穿行时,内心的感触与起伏变化,可谓一波三折,读者随着作者在兴奋,激动,伤感的情绪里,感受到心里的大落差,印象比较深刻。“我在云朵里穿行,逐渐开始清理经年的芜杂内容,剔除那些把人生滋养的阴暗的部分……我在云朵里想到上飞机前和一个处在危机里的老师的谈话,我知道他们在走我曾经走过的道路,许多的人生的岩石碰痛了他们,他们感到迷惘,清晰是暂时的,迷惘是长久的……心里有了些微微的苦,眼睛里的云彩就不那么浪漫了。云海似流去的河水,河床底总可以沉淀灾难,留不下一片波浪。云彩好像是没根没蒂,但是可以在天空中寻找合乎自身生命结构的底蕴……飞机还是降落了,人生就是一次次的起飞和降落。”
  
  我读《蓬莱仙境》,最喜欢的是开篇一小节,起到了提纲携领、点题明目的作用,感觉很有力度:“人生就是凡尘,我也从来没有想过在凡尘还能看到仙境,因为凡尘纷杂的一切总使人迷失,使人失足,使人存在于无形的自我蒙蔽自我修饰以及自我漩涡中,然而在被称作仙境的蓬莱,别样的洗礼更正了一切。”其次,是人与神的对话,看似是人与神的对话,实则是人与自己心灵的对话。避免了常规的写景法。我认为这种“取巧”值得学习借鉴。这种“取巧”写法,不仅避免了对外地风景不熟悉而硬写风景容易有走马观花的印象的弊端,还提升了“由看景而悟景”的力度,可谓一箭双雕。
  
  我读《人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这个镜头,也是令作者心痛的镜头:“在整台人妖演出,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人妖独自一人表演男女二重唱,他将每一部声音,都唱得那么投入、那么到位,令我感动心痛,没有听完,我就早早地走出剧场。”回眸上文,作者有如下的感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份感受同样是苦痛的。“终于在大连见到了‘人妖’,人如妖,妖扮人;人是妖,妖成人。人在妖里头,妖在人里头……诚然,人妖的道路不是自己选择的,但仔细想来,世上又有哪一个人是完全由自己决定自己一生道路的呢?‘苦旅’不是人生一个永恒的话题么?”
  我读《刘公岛,海雾弥天》,作者的感受也是独特的:“刘公岛,海雾弥天。这座威仪的建筑被茫茫的大海围绕着,在雾光中构成岁月中的坚硬部分,拒绝着溶解。”这样的语句,让读者读到了历史背后的那一份痛,保家卫国的将士们的硬骨头精神在“刘公岛”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我想,写游记散文,为写景而写景,是不足道的;写得情景交融是最基本的,只要用心写,也是不难做到的;但要写出大散文,写出一份厚重感,并不容易。看景,悟景,写出风景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写出对现实生活的一份大思考,才是游记散文的本真,才是对历代游记散文的继承与发展。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主题

7143

帖子

37

精华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1442
发表于 2014-7-27 23: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赏阅幽兰姐精彩及各位评析!梅香问好!祝福幽兰姐!

点评

问好梅香,这是2010年的作品,刚从旧诗梦搬过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28 13:10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1018

帖子

0

精华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903
发表于 2014-7-28 10: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到了这年龄喜欢回忆往事。那会受幽兰姐的邀请,学着去跟帖,也是放暑假的时间,每天一起来就去品读文字,有些文章特别是现代诗看不懂的,多看几遍。

点评

上周带学生去深圳夏令营,要求学生写游记。我把这篇游记发过来,是为了给他们做下示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28 13:12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主题

5705

帖子

135

精华

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7718
 楼主| 发表于 2014-7-28 13: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阙梅香 发表于 2014-7-27 23:48
赏阅幽兰姐精彩及各位评析!梅香问好!祝福幽兰姐!

问好梅香,这是2010年的作品,刚从旧诗梦搬过来。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主题

5705

帖子

135

精华

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7718
 楼主| 发表于 2014-7-28 13: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宁 发表于 2014-7-28 10:07
也许到了这年龄喜欢回忆往事。那会受幽兰姐的邀请,学着去跟帖,也是放暑假的时间,每天一起来就去品读文字 ...


问好安宁,辛苦了。上周带学生去深圳夏令营,要求学生写游记。我把这篇游记发过来,是为了给他们做下示范。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5816

帖子

84

精华

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2180
发表于 2014-7-29 16: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是旧作,读来亲切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诗梦文学音画网 ( 黑ICP备20002108号

GMT+8, 2025-5-14 07:53 , Processed in 0.06493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