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月半很圆 于 2014-8-6 14:06 编辑
午后,初夏的薄衾里温蕴着一段酣梦。席间枕簟,软香微醺。
沉沉香甜,天色裹着慵懒的黯白柔光,弥散在空气中。双目不能视物,浑然朦胧应是梦境。凝神间,微闻一缕清丽琴音潺潺断续,萦萦绕绕耳畔。寻声暗问,挥散眼前迷雾。
忽惊觉,竟恍如置身在一幅水墨丹青的画卷中,四周涂红描碧,重彩淡墨。假山怪石,淡烟薄雾,墨松青竹,而脚下是一如水般清澈的靛色琉璃。隐约琴音又来,再度循声,下了琉璃台,步上一径小道。蹑足于松下竹间,行走于柳暗花明。石径通幽,有残花零落散乱在泥石间,琴声拂面而过,鼻尖心上,似也沾染了暗香。幽篁扶疏,光影斑驳间现出一座精巧的八角攒顶方亭。许久,似乎走了很远很远,石径尽头,推开身下的竹栏。但见那亭翼然独立,明瓦琉璃,朱漆粉饰,玉砌雕栏,珠帘幔帐垂下,望不见方亭内的摆设。
顿见微风,撩起帷幔半卷曼舞,随清朗琴音袅袅。虽无鸟啭虫鸣,但余琴音依旧静谧。心下腾起几分舒畅悠然,只觉美不胜收。在帐幔蔽下,亭中隐有人影晃动,凝视良久,叹息欲归。忽地琴声切切,如私语嘤咛,回首察之,不觉已蹑步至于亭前。小心撩开帷帐,珠帘缓缓卷起。
伊人倩影袅娜初现,柳腰楚楚,红巾翠袖。无他杂物,唯青石桌上一把墨色古琴,洁白玉指芊芊,轻拢慢捻,抹挑灵巧,琴声由此缓缓淌过。遂寻一石凳坐下,细聆妙音雅乐。只怨拙耳不辨琴声,不知曲出何地。听觉如清泉幽咽,泠泠朗朗,紫竹籁籁;又如鸟语花下,碣石幽兰,依依脉脉。渐渐琴音细碎糜蒙,听不明朗,继而曲罢声停。伊起坐欠身,青丝半绾,自携一缕乱丝別之耳后。眉眸脉脉横波,星眸熠熠,娥眉轻蹙,一顾倾城。
忽是一阵绮靡惝恍,眼前七色昏黑。好梦频惊,光影迷蒙后,睁开双眼……梦自始,便无奈匆匆醒来。许久神定,心念伊人倩影,自是懊恼万分。午梦长怅,蒙头侧身之隙,再度昏然睡去。
空气中湿气浓稠,和着一股奇怪的味道,狠狠刺入肺里。孤卧烟雾,身下的琉璃板触手冰凉,板片寸寸龟裂,不复一往的通明靛色。台下山石崩坏,野草发尽,一片不复盛景的倾颓之色。
不忍凝眸,才始慌忙起身。
混沌中,不晓得该往何处,只是依本能寻至那条小道。眼前晃过了离乱的光影,似是漫步在稀疏树荫下,斑驳漏光;又好似飞奔而过,满眼的各色流彩。头昏沉沉,辨不得远近方向。
站定良久,才讶然发觉竟又至那亭前。
帐幔残破,纠缠着朱柱垂下。无风,金瓦木柱间蛛网盘结,朱漆尽褪,破败的方亭中端坐着一袭红袍,观其身骨瘦小,勉强支撑着宽大的红袍,戴着兜帽,木然不动。
戚戚然蹑步于亭中,正猜测是否是那抚琴的佳人,忽一阵毛骨悚然,脖后一股寒气窜上,浑身一颤。
只见那红袍缓缓回头,枯槁的灰白发下,阴沉着满是褶皱的脸,眼洞深凹,嵌着两颗青白眼珠。老妪蹒跚起身,带着一种似哭非笑,诡异的表情,缓缓走下凉亭,消失在一片倾圮中。
是梦,再醒……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岁月几何?!
浮生若梦,梦若浮生。只叹息这两次梦中,不知梦入了谁的一生。一觉红颜依旧,一觉红颜枯骨。或许,她用了一生百年的时间,陪我做了两场梦。我乘流光而来兮,去以风。
当时光交错,我活的世界,不知又有多少人梦过。或许我之百年,只在指间一弹。自古浮华能几几,逝波终日去滔滔。
道是多惜少年时,不应蹉跎。
这是我高中一年级的文章,也是我近期的文章。比较喜欢古风。这是一篇练笔,所以语言稍嫌做作,意在试探一下自己语言能达到什么程度。最后的感悟在我看来也稍有牵强,纯是游戏之作。取的意境是网上偶然看到的短文,是豆瓣上纳兰前辈的一段影评。敬请各位前辈批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