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梦文学音画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08|回复: 3
收起左侧

芍药谷一一我的故乡

[复制链接]

143

主题

738

帖子

71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74
发表于 2015-12-12 12: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漫岗秋叶 于 2015-12-13 19:04 编辑

              
                芍药谷——我的故乡
                             
                        漫岗秋叶
    我的故乡在中江县集凤山区,地处龙泉山脉尾段,海拔七百至九百米。这里群山重叠、沟壑交错,绿荫蔽日,溪水潺淙。美丽的芍药谷就在我的故乡。
    初春,芍药乌红乌红的幼苗破土而出,像雨后春笋般的疯张。在油菜花开的时候,芍药乌红透绿的嫩叶已铺满了田间地垄。伴随着春光的沐浴,芍药的枝干叶片茁壮成长。站在这叠叠山峦上,向层层坡地放眼望去,满眼尽是连成片、连成海的芍药株丛,浓郁旺盛、绿意盎然。绵延的山坡被这特有的绿色浓墨重彩地妆扮起来。
    在芍药花初开时,一望无垠的绿丛之中,无计其数的花蕾,涨鼓着香腮,随时准备释放灿烂的笑脸。有个别的花蕾迫不及待绽放。随着阵阵山风,星星点点的花朵摇曳在绿韵丛中,恰是万绿丛中几点红。
    转眼间,当“魏紫姚黄”这些富贵的牡丹凋零殆尽时,芍药却像百花群中“殿后”的主力军一样,竞相开放,团团簇簇,使暮春犹如盛春一样色彩斑斓。这里瞬间成了花的海洋。粉红的芍药花,犹如天边的彩霞,亦如抹了淡淡胭脂的少女脸庞;洁白的芍药花,嫩得像玉女的凝脂雪肌,恰似琼花玉朵;浅绿色的芍药花,更有那翡翠般玲珑,而那些鲜红色的芍药花,似一团燃烧的火焰。在这万余亩芍药谷中,你可以尽情地欣赏到五彩缤纷的芍药花,和那千姿百态的风韵,你会陶醉于沁人心脾的芍药花馨香。
   中江的芍药花为繁瓣,形似牡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古人评花时,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牡丹花落。梦里东风恶。见说君家红芍药。尽把春愁忘却。”(元代散曲家刘敏中《清平乐》句)芍药谷的芍药花期恰值牡丹凋谢后,是暮春盛开的最后一花。五一前后,正值芍药谷赏花时节。每天成千上万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醉赏芍药花斑斓的颜色与芳姿;深吸充满芍药花香的清新空气;饱享农家新鲜、绿色富有乡土味的美食;坐在农家乐一边悠闲地品茶,一边眺远欣赏这梦幻般的春光。一幅幅天人合一的美丽物景,真是人在花丛中,花美人亦娇。
    宋代诗人孔平仲吟道:“芍药花初发,牵公诗思浓。”我多次前来观赏芍药花,面对此等美景,我情不自禁,诗兴顿发:
               “幽山百鸟歌,茂叶满阳坡。
                 色秀山村美,风香锦瓣酡。
                 繁花醉游客,妙药治烦疴。
                 纵是春光短,槐烟绿小荷。”
           “又临春暮药花香,紫粉嫣红馥满岗。
             不慕洛阳身富贵,只为山谷续春光。”
    故乡种植芍药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距今已有380多年,50年代石垭村即被定为芍药农场。近年省市县在统筹城乡发展时,将石桠子村列示范建设村,根据该村的特色,以该村为核心地,建设成中江芍药谷。
    在今年金秋季节,省、市散文学会,一行十几人,驱车前往石垭子村进行采风活动。从中江二环路驾入芍药大道后,一条宽6米、长10.5公里、路面平整的草油路直通芍药谷,十多分钟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这条路是去年才修通的,过去这里通往县城唯一的一条碎石公路绕道盘山而建,路程达25公里,路窄坡陡弯多,行车得一个多小时。
    沿途我们看见的是,一栋栋崭新的青瓦白墙的川西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条条新建的水泥道路通向各家各户。新居不仅宽敞、明亮,水电设施完备,生活方便,卫生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房前花香,房后竹幽,倚窗可闻鸟语,举目尽是浓荫。我们无不感叹,这简直胜过城里人向往的别墅。大部分村民已从原来分散在山间的土坯房,搬进了具有川西民居特色新居。
    石垭村村支部书记田明阔向我们介绍,2012年以前,这个村是中江县有名的落后村。村里长期存在出行难、饮水难、增收难,村里房屋老旧等问题。村民们整体收入水平低,增收门路和办法欠缺。这里前几年芍药种植面积仅400余亩,随着被列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建设以来,他们着力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使芍药形成连片种植,全村芍药种植面积成倍增长,达1600多亩,整个芍药谷种植面积已达一万一千多亩。该村还建成200亩白芍标准种植园,引进了白芍新品种17个,形成规模效应。
    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他们申报了“中江白芍”GAP认证(良好农业规范)。同时,村里还建设占地3000平方米的中药材良种繁育中心,建成1600平方米的大棚,大棚里培育芍药、丹参、药菊、牡丹等品种;栽樱桃200亩、牡丹100亩,技改核桃280亩,种植桔梗50亩。形成了以芍药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为了带动村民致富,村委会牵头成立中药材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销售,利用网络宣传石垭子村的芍药,把芍药放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最终吸引了香港、台湾等地客商的关注。芍药不仅找到了市场,更是提高了价格。一位村民说:“以前芍药价格是5元/公斤,卖到哭都卖不出去,而现在能卖到8—10元/公斤,还卖的特别快。”
    村里还建立了跑山鸡合作社,旅游接待中心,土特产品销售商店等。
    村里新建了自来水厂,从山下引来的清洁、甘甜的自来水通向全村家家户户。解决了历来困扰乡亲们饮水难题,结束了饮用塘堰水的历史。
    作为芍药谷旅游主景区的石垭子村,村里还修建了7.3公里的产业道路,方便观光旅游。在今年的花季中,共接待踏青、赏花、休闲游客三十多万人次,拉动全县旅游收入3700万元,该村村民也从乡村观光旅游中得到了较好收益。村民结合民居改善,建起了农家乐。该村困难户田明山利用新建的农房开设茶园,仅在赏花期半个月收入就达3000多元,还在屋后修建的鸡舍里养了400多只鸡。全村人均收入在2012年时是6254元,到2013年时达8021元,预计今年可以达到1.3万元。
    石垭子村的可喜变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缩影。他们改变过去以种粮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现在已形成以白芍、丹参、菊花等中药材为主的种植业,以跑山鸡为主的养殖业,以观赏芍药花为主的乡村旅游观光业。村民还通过人社部门的技能培训,掌握、提高职业技能,增加外出打工的就业和收入。乡亲们致富的路越走越宽广。
    芍药在我心中有抹不去的情结,“茂叶千枝绿,繁花万朵红。”故乡的芍药早已是万亩红,祝愿乡亲们的日子,也像花团锦簇的芍药花一样,越来越红火。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140

帖子

0

精华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98
发表于 2015-12-12 12: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5816

帖子

84

精华

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2180
发表于 2015-12-12 21: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芍药的选题很好,但是缺乏细节,建议增加细节。

点评

谢谢站长雅正,已作修改。请再作指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13 19:05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738

帖子

71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7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3 19: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克楠 发表于 2015-12-12 21:47
芍药的选题很好,但是缺乏细节,建议增加细节。

谢谢站长雅正,已作修改。请再作指导。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诗梦文学音画网 ( 黑ICP备20002108号

GMT+8, 2025-5-15 03:18 , Processed in 0.06766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