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梦文学音画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92|回复: 2
收起左侧

又到一年麦收时

[复制链接]

265

主题

990

帖子

30

精华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589
发表于 2019-6-17 18: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方一君 于 2019-6-17 18:58 编辑

又到一年麦收时
李学军
今天端午,驱车回家探望二老双亲。甫一出城,即放下车窗,望着或有或无的麦田,闻着空气中淡淡的麦香,以前抢收小麦的情景一幕幕像演电影一般在脑海中循环放映。
农家尤其是穷人家的男孩不吃十年闲饭,早早就会被父母赶着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儿时还有生产队,夏天割麦时,和我一般大的孩子常常结伙跟在大人后边捡拾遗漏的麦穗。大人干一天农活记一个工是十分,我们记二分,我们小队一个工值五毛钱。及年龄稍长,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男孩子就和父母一样,每天日出而起日落而归了。
我们村南北各有一个水库,村西地势高的地方还打有一眼深井,所以浇灌出无数良田,夏粮每亩最多能收八百斤。此外还种一些旱麦。每年端午前后学校会放一个星期的麦假。收麦是抢收,因为五月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一场狂风一场大雨不但给麦收带来麻烦,还会减产甚至绝产。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乡亲们只能望天兴叹乃至嚎啕大哭,一年的指望算是白瞎了。
夏收是要命的活,真的能让人蜕三层皮。“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夏收是爷爷、父母、哥哥弟弟共同协作的任务。先是割麦,全家人天不明就拿起提前磨好的镰刀下地去,孩子们常常会一边走一边揉着惺忪的睡眼,到了地头还未清醒。大人一次割上两垄、三垄,孩子们只割一垄,就这还撵不上大人。弯下腰,右手持镰,左手拢住一大把麦子,还得借助左腿,一镰一镰割下去,仿佛永远没有尽头。留下的麦茬越低越好,便于夏种玉米、谷子、豆类等。割一段就得伸起腰来,双手放在腰后揉几下捶几下。烈日当空,戴上草帽,饶是炎热还得穿上长袖衣服,否则皮肤会被麦芒扎得深疼,有时不小心,麦芒会扎到脸上、眼睛。又渴又累时,喝上一口茶水、白糖水、桔子粉水是最畅快的事,耳朵仿佛能听见水分瞬间融进每一个细胞的声音。九十年代后期,割麦时,人们会掂上几瓶啤酒,又解渴又解饿。一天下来,衣服会被汗湿几回,嘴里、鼻孔里全是黑灰。吐出的唾沫、擤掉的鼻涕又黑又粘,让人恶心欲吐。天黑严了,才会带着浑身的肮脏、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家,晚饭也懒得吃眼皮就睁不开了。旱地的小麦长得矮,割麦时得蹲下来,更加难受。几天麦割下来,十指再伸不直,双腿酸胀发僵,人也会掉几斤肉。割下的小麦要用草绳捆成个子再拉到打麦场上,因为打麦场不够大,先得将麦个子堆成小山一样。拉的时候先是靠人力,后来靠牛车骡车,再后来有了拖拉机。装车的时候也有讲究,麦个子得咬茬,最上面中间一溜儿压好。大绳得车两边都搭上,马鞍子、搅棍插在正中拧紧系好。搞不好就垮塌在半路只好重新再来。打麦时先得晒麦,在场上将草绳解开麦个子打散摊成圆形,用木杈挑成虚虚的好透进风来,上下翻动两三次等小麦焦干时,才能碾场。套上老牛或驴骡、后来是拖拉机拉动石磙,一大圈一小圈慢慢去碾麦,中间还需上下翻动、用立耙(一种农具)层层拢去去粒的麦秸再用木杈挑走。只剩下麦粒和麦糠时,碾场算是告一段落。晒场、碾场时,男孩子们唯一的高兴事是在麦个子、麦秸中间钻进钻出,互相捉迷藏。我还会陪着爷爷睡在场上,比在家里凉快。天做被,地当炕,数着满天繁星,听着鸟虫的合鸣沉沉睡去。如果有阵阵凉风吹过,那感觉,“给个县长都不换”。之后是扬场,观看风向,借助风力把麦糠吹去。扬场讲究“一条线”,木锨出手天女散花一般,方向、轻重、高低自有分寸,“唰唰唰”麦粒雨般落下。一边扬,另一个人一边用扫帚抹去麦余。后来有了脱粒机,不用再晒场、碾场、扬场。脱粒机用电或拖拉机带动,灰尘、麦糠漫天飞扬,比碾场、扬场又脏十分,就是裹好头脸,还会钻入全身,浑身麻痒。并且危险加大,有不小心的伤指伤手甚至截肢的。往回装麦是最高兴的时候,看着成袋成袋的麦子拉回家,仿佛闻到了馒头、面条、油饼的清香,几天的辛苦顷刻烟消云散。麦收完,好好歇上几天,吃上几顿好饭,人便满血复活,麦收的艰苦、肮脏早忘到爪哇国去了。明年、后年又是如此往复。
近几年来,种植、收割小麦都是机械化,人们不再遭受以前的罪了。现在,人们只需要拿上几个口袋装回金黄的麦粒,甚至连口袋也不用拿,地边就有收小麦的人,直接点钱就行了。乡亲们只剩下丰收的麦香和喜悦了,但是这喜悦怎么也赶不上以前的感觉,因为,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呀。越是付出艰辛的劳动,越能产生极大的喜悦和幸福。没有苦就没有甜,没有对比就没有感觉。
往日麦收的情景变成难忘的记忆融进血液,锤炼了我健康的体魄、艰苦朴素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成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2019、6、7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990

帖子

30

精华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589
 楼主| 发表于 2019-6-17 18: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方一君 于 2019-6-17 18:59 编辑

朴实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浓郁的乡土气息,难忘的火红岁月,呈现了一副火红的三夏抢收繁忙劳动的巨幅画卷。问好李老师,遥祝夏祺!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38

帖子

0

精华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35121
发表于 2019-6-19 11: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生动,文字朴实,把麦收时的情景描写的淋淋尽致,这让我想起了北大荒时麦收的场景,虽然我们大多都是自动化,不过地太多,那可是与时间赛跑,晒麦子还是用人工,就怕下雨,那紧张忙碌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三十年过去了,现在都是自动化的了,过去的岁月留给我们太多的回忆,问好老师!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诗梦文学音画网 ( 黑ICP备20002108号

GMT+8, 2025-5-11 10:56 , Processed in 0.06733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