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梦文学音画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26|回复: 2
收起左侧

闲步倘佯乌山顶

[复制链接]

237

主题

833

帖子

51

精华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178
发表于 2021-12-1 19: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渔夫 于 2021-12-1 19:32 编辑

自今年四月中旬,癌症手术后,每周一都要到津太路的瑞来春中医堂,找苏主任开中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也不知吃下的药,是这六十多年,所吃的药之总和的几倍,唉,除了认命别无它法!

人吃五谷杂粮,谁能躲得过病魔缠身?身患恶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精神状态,可不能被疾病击垮。如果,精神被击垮了,那就真得离黄泉路不远了,到奈何桥唱汤的日子也就近了。

本人敢自称“老顽童”,对“三观”的认知,不敢说有多深刻,只是对“放下了,心就轻了,心轻了,方可自由飞翔”这段话崇拜有嘉,并力求身体力行。

前两周看完病后,就上了——于山,从而创作了《于山——揽胜之断章》,几天时间阅者近千人,原本计划上周一走——乌山,后因大雨滂沱,故推至今日成行。

寻遍大江南北,唯有福州这座城是“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因有:于、乌、屏三足鼎立,所以自古以来福州城就有“三山”之别称。还得补充一句,福州对城与山的另一种表述:“三山隐、三山现、三山看不见”。

福州的这三座能现出的名山,历史最悠久,名气最大,风景最美就非乌山莫属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早在汉、唐时,此地就已经成为了,当时文人骚客们的游览胜地。

从名气的角度来看,在汉代有何氏九仙,重阳登高,并在山上引弓射乌。乌鸦落于石上,故又有“射乌山”与“乌石山”之别称。

乌山更有深厚的道家渊源, 山顶上的道观,据说曾是吕洞宾的一个道场。就连乌山上散落的那些奇异巨石,都是女娲娘娘补天时掉下来的。

对了宋时,郡守程师孟认为此山可与蓬莱、方丈、瀛洲相媲美,便又将其改名为“道山”。现在的城里的“道山路”就因此而得名。

从风景最美的角度来看,宋朝有一著名的散文大家——曾巩,来福州揽胜乌山,乌山的风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归去后久久难眠,于是,就挑灯写下了千古名篇——《道山亭记》。

他在文中是这样描述当时的乌山风光:“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所以,综上所述,乌山为福州三山之首就当之无愧了!

乌山,就在南门兜,离我家步行约二十分钟,坐公交三个站。说来可笑,就是如此近的5A级的历史风景区,我却从未登上山顶,认真认真地欣赏过它那无尽的精美。

我从津太路漫步至道山路,在妇幼保健院那里就拐进了小巷。沿途边拍边走,走着走着,前面这棵独一无二榕树,使我暂停了脚步。

若大的一棵榕树,就靠两侧的部分根须,深深地扎入石缝之中,而中间的根须,则被人们修剪成了一道独特的拱门。这样的一种造型,真的是震撼了我的心灵,也对榕树的不屈与顽强,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乌山之上,有很多形态各异的百年古榕,前段时间曾写过一篇《榕之吟》引其一段:“榕之枝,古木穹枝云里欢。榕之冠,浓荫蔽日隐童年。榕之须,盘根错节沧桑事。榕之根,依旧悠擎头顶天”。

乌山的正门,在南后街和道山路的交叉处,前是名扬海内外的“三坊七巷”,后就是美不胜收的乌山风景名胜区。我是从市政府边上的侧门上的山。

完成了必不可少的防疫步骤,我拾级而上,青石板铺砌的山道,弯延着向山上盘桓着。那些溜光发亮的第一级台阶,似乎都记载着千年的兴衰荣辱。路谈不上险峻,陡峭与平稳兼而有之,使登攀者不至太累。而四周的风景真的很棒,你随便往山道上回眸一望,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游走乌山,不能不说乌塔。在福州的市中心位置,矗立着两座名塔。一座是于山的报思定光多宝塔,俗称——白塔。另一座就是乌山的——崇妙保圣坚牢塔。塔身用花岗岩大石块砌成,因其外表乌黑,故俗称为——乌塔。

乌黑的——乌塔,可追溯至唐时,当时柳冕观察使建塔,是为唐德宗——李适祈福祝寿,可见官场拍马屁之风,早已千古传承着了。后因黄巢起义,战乱中被毁。至今还存有庾承宣撰“敕建贞元无垢净光塔并序”碑,这是福州市现存最古老的石碑。

走过乌山的人,定会被这一片独特的房顶所吸引。我也在此驻足许久,那些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与那刺向苍穹的屋顶,在初冬的风中,无声地向游人们,诉说着乌山和榕城的前世今生,历史沿革和发展变化。

乌山的海拔只有八十四米,虽然山路七转八弯,还让人感到似乎有点长。其实如果直奔山顶,倒是用不了太多的时间。伫立在山顶,极目远眺,虽不能将榕城尽收眼底,从树林缝里看着隐约的都市,还真有另一番风韵。

在乌山顶上,我个人感觉,有三大看点,一是、寺庙亭阁,二是,奇岩石刻,三、盘虬榕树。乌山上有多处寺观,红墙青瓦,点缀在松、榕之间。在加上吕洞宾的名头,就难免会让人,随着大殿的香烟,而飘飘然似神如仙。

乌山上有不少亭阁,而不能不提的就是——“先薯亭”。说到“先薯亭”,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当兵的,他们都叫我“小地瓜”,这不是对我的一种嘲笑,而是真实地反映出,福建人如果没有蕃薯,就有可能活不下去的现实。

福建是多山之地,有限的田地根本养不活众多的福建人,故因缺粮而饿死人的事,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明万历年间,华侨陈振龙引进了蕃薯种子,福建巡抚金学曾则大力推广普及。就是这个“小地瓜”救活了无数的福建人。郭沫若曾颂扬“此功勋当得比神农”。人们感恩他们的功德,就在乌山的清冷台,建起这座——“先薯亭”。

乌山上崖石嵯峨,挺拔竞秀,无论走到何处,随时都能看到,书法精美飘逸,极富诗情画意的摩崖石刻。特别是由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叔叔,监察御史书法家——李阳冰的篆书《般若台记》。宋朝的程师孟、朱熹、等也都有留墨。

乌山的古榕树也是堪称一绝。据说最出名的是“十三太保”榕,它验证了唯有榕树,方能一木成林的传奇。可惜的是“十三太保”,现在却变成了“三足鼎立”榕。还有“三友榕”、“卧牛榕”、“兄弟同根榕”等不胜枚举。

不知不觉间,胡扯了这么一大篇,但,乌山之美,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用文字加以描绘,大家如果抽个空到山上走一趟,定然会与我一样不虚此行。
+11

最近谁赞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主题

5705

帖子

135

精华

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7712
发表于 2021-12-3 08: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放下了,心就轻了,心轻了,方可自由飞翔,好的心态可以击溃病魔。大哥,保重身体!有时间,我们去看看你和嫂子。

点评

谢谢🙏幽兰站长的关怀,当下恢复的很不错,我相信一定会战胜恶疾。欢迎家人们前来榕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10 10:42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主题

833

帖子

51

精华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178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0: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幽谷幽兰 发表于 2021-12-3 08:30
放下了,心就轻了,心轻了,方可自由飞翔,好的心态可以击溃病魔。大哥,保重身体!有时间,我们去看看你和 ...


谢谢幽兰站长的关怀,当下恢复的很不错,我相信一定会战胜恶疾。欢迎家人们前来榕城!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诗梦文学音画网 ( 黑ICP备20002108号

GMT+8, 2025-5-11 19:40 , Processed in 0.07532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