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6
2
新手上路
宗元钓雪,沙洲钓秋之诗歌意境
七绝·秋钓 一把鱼竿一叶舟,斜风细雨洗浓愁。烟波浩淼三千里,独钓江天好个秋。 唐·柳宗元那首脍炙人口的《江雪》可谓家喻户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 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我老师叶文福先生的现代诗《钓歌》当中有句“半蓑雅趣 /一竿闲愁 /垂钓野马渡头 /忘却燕南夜话 吐尽玉马烦忧 /宗元钓雪我钓秋” 。 就写作背景来说,上述两位作者虽身处异代,但都是在遭贬黜后的托物言情之作, 于思想意义层面的表述上可谓异曲同工。再看沙洲的《秋钓》,于上述两诗比较,感觉 思想境界可攀柳子厚,而展现的意境则可与叶翁看齐。 说道思想境界,这是千年来被灌注了儒道哲学的中国文人的理想境界。孟子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则直接体现了中国文人的独立人格特征。柳宗元曾锐 意改革,将浑身解数倾囊施展,却屡遭谪贬,仍能坚守情操,成为中国文学巨匠。尽管 鸟飞绝而人踪灭,他仍不改初衷,以独钓寒江雪的坚韧性格展现其高贵品质。雪为高处 不胜寒之政坛险恶的象征义,独钓则凸显其不为同流合污的自我意志。王昌龄“洛阳亲 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是这种高洁之气的写照。宗元钓雪,沙洲钓秋,此秋亦 秋非秋,既为四季之秋,也是人生之秋也。少年意气渐褪,而中年操守不减。逢天命而 君子知命守时,抒情致以吐露淡泊心态;一舟一杆也生趣,独钓晚秋亦风流;现陶公“ 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之人生境界。 有关诗歌意境,则是自古诗家殚精竭虑之艺术追求。老杜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 不惊人死不休”之句,他上下求索的即是诗歌意境。叶先生因为一首轰动全国的诗歌而 遭贬斥,壮年赋闲写《钓歌》,其情可悯,其志可见。此闲愁何来?燕南夜话、玉马烦 忧,以邓拓,孙猴子自比,都是被借物隐喻的压抑之愁;忘却和吐尽,则是“卸戎装, 挂缨枪,作流囚”的一腔愤慨;而一句“宗元钓雪我钓秋”便为“有我之境”的意境。 沙洲的斜风细雨之近感,烟波浩淼之远望,是将心中之情比附眼前之景,是心境的放飞 ,当合辛稼轩“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一切尽在不言的“无我之境”的意境。 我无意将这三首诗歌等量齐观,而旨在说明诗歌只要不是刻意伪饰的,即是心灵的 镜子。经常会读到以陶公自比或以宗元宣志的诗歌,其言也奕奕,其人也戚戚。故曰立 言易而修心难,那样的诗歌不写也罢。因此说,正因为这三首诗歌的基点都不在于钓雪 钓秋,而在于钓人生、修心性这个真实的心境上,故人生理想的境界便会至真至纯地从 诗句的艺术语言意境中呈自然状态渗出,所谓景自天成,其动人处由不得半点掺假或欺 瞒。 2011,1
诗梦文学音画网欢迎您!
http://www.shimengwenxue.com/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5705
135
站长
53
1354
25
论坛元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诗梦文学音画网 ( 黑ICP备20002108号 )
GMT+8, 2025-5-2 04:30 , Processed in 0.05393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