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梦文学音画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75|回复: 8
收起左侧

第四辑 案例论文(从容)

[复制链接]

58

主题

238

帖子

11

精华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71
发表于 2014-3-5 15: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四辑  案例论文
                   《画家与牧童》识字案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认识“戴嵩价”等16个生字,并会口头组词。
  2、学会正确美观书写“兄、呆、商”等12个生字,能够运用。
  3、通过编顺口溜编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既学会了生字又初步体会到汉字运用的魅力,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认识“戴、嵩、蔼、翘、惭愧”等字,从中感悟到祖国汉字的灵动之美。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商”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初认二字。
  导语: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出示竹子小图画,(按学生多少准备)
  小朋友的眼睛真明亮,这是老师和一些同学在休息时间画好的。我打算送给这节课表现得好的小朋友。老师知道小朋友喜欢画画,还有小朋友想当画家呢!今天,老师带大家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认识一位大画家。这不,他来到我们面前了。(出示课件a课文插图,其中画家戴嵩人物像下写上戴嵩二字)
  1、他是谁呢?学生自由认读戴嵩二字。
  2、师指名拼读戴、嵩二字,强调嵩读平舌音,戴的部首是戈部。开一二列火车巩固读音。
  3、火车开得真快,我们再来分别给这二个字组组词吧。
  4、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来编编顺口溜识记这二字
  生:我发现戴字有田共十戈四个部分组成。
  师:你真会发现。
  生:我会编戴字顺口溜,田心共腿戈为肩,十字头上戴,戴帽子。
  师:你更聪明,一起说一说吧。
  生:我发现嵩字由山和高组合而成,读音和松树的松相同。
  生:我能编顺口溜,山高一个嵩,不是松树的松,是嵩山的嵩。
  师:你真会想,我们一起读一读。(表现好的送给小图画)
  二、形式多样,续认生字。
  1、小朋友说得多顺畅,我们祖国的汉字真有趣。(再出示课件a)我们再来看图,画家戴嵩和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我们又会认识哪些有趣的生字?请小朋友翻开书自由轻声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生字词,拼读几遍,不会读的做个记号和小伙伴交流交流。
  2、小朋友读得认真,划得仔细。我们到班上展示一下吧!(出示课件b价购等14个生字,分两排排列)
  3、请一女生当小老师教大家拼读第一排7个生字。
  4、小老师当得真好,大家学得也好。(送出小图画)再请一男生当小老师教大家拼读第二排生字。(师强调蝇读后鼻音,惭读平舌音)
  5、男小老师也当得不错,(送出小图画)我们开火车来读读这些字吧!
  6、小朋友表现得真积极。大伙儿一起来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识记这些字的?
  生:我发现“蔼”字上面是艹,下面是和渴、喝字差不多,只不过是换成了言字旁。
  生:我会编顺口溜,草帽正中戴,口渴喝水好言说,蔼蔼,和蔼。
  师:脑瓜子转得真快,你来教大家读一读吧。
  师:戴嵩和蔼地说了什么话?从课文中找出来读读。
  生读句子
  师:那牧童怎样回答的?谁来大声读一读。
  一生站起来读
  师:真勇敢。(课件b中突出“翘”字)这个翘字和哪些字相似?
  生:和“浇,烧,绕,晓”字相似。
  师:这么多形近字,我们编首儿歌来区别识记。
  生:我能编,提水来浇树,点火把柴烧,蚕儿吐丝绕,公鸡尾巴翘,太阳出来晓。
  师:真了不起,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以前我听别人说过蚕儿吐丝绕,再想起奶奶家的公鸡的尾巴是往上翘的,连起来就是了。
  师:在生活中学习是个好办法。你真像牧童样留心生活,敢于说出。(送出小图画)老师想知道戴嵩听了牧童说出画错的地方后表现怎样?
  生:惭愧。
  师:惭愧是什么意思?
  生:难过,不好意思。
  师:这两个字真难记,谁来帮帮老师?(师课件中演示二字组成,又出现“渐”字)
  生:渐渐水流心难过,小鬼心儿竖起也不安。
  师:我不太明白,你能给我们演示讲解一下吗?
  生演示讲解
  师:我真惭愧,没有你想得快。
  (其余生字学生大多通过形近字加一加,换一换来识记。墨字一生就直接说出黑土为墨,墨水,简单明了。)
  三、文本对话,巩固识记。
  1、铺垫:天热了,生字朋友的帽子脱掉了,你还能认识这些字吗?
  2、学生自由读后,开火车检查巩固。
  3、小朋友真是识字高手,老师出一篇小短文考考大家。(出示课件c课文内容缩写)(附:唐朝有个大画家叫戴嵩,他画的画有钱人争着花大价钱购买。传说有一次他画《斗牛图》时,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画成后大伙儿纷纷称赞。这时一位牧童挤进来说画错了。戴嵩和蔼地说愿意听到牧童的批评。牧童指出两牛相斗时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不是翘起来的。戴嵩明白了非常惭愧,连连向牧童拱手道谢。)
  4、同桌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5、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四、观察交流,书写生字。
  1、过渡:聪明的小朋友一下就明白了,我们读的是课文大致内容。那位牧童聪明勇敢,那位画家虚心道谢。老师觉得我们小朋友也不错,我要把竹子图画全送给大家。知道老师为什么送竹子图画给你们吗?老师希望小朋友像牧童一样聪明勇敢节节上升,又像画家一样虚心。好,我们一起来学习写字吧。
  2、课件出示要写的12个带田字格的生字,指名读这些字。(强调"商"读翘舌音"评"读后鼻音)
  3、一学生带大家拼读后,学生写上拼音。
  4、观察交流,书写生字。
  师:拼音写好了,我们来观察交流,练习写这些生字朋友。
  生:我观察到兄和呆字上面都有口部。
  师:你真会观察。
  生:我发现兄的口写大一些,写粗一些,而呆的口写小一些,木字写在横中线上,撇捺要舒展开。
  师:你更会发现,我们正确美观写下来吧。
  师范写,学生练写。
  师:我发现小朋友的字写得真漂亮,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商”字。
  生:我觉得商字同字框里面要和滴、摘的里面区别开。
  师:你真聪明。
  生:商的里面是“八口”,滴、摘的里面是“古”。
  师:你真会观察,编个顺口溜帮助那粗心的小朋友记住。
  生:八口在商量,滴滴水从古滴到今,摘摘果从古摘到今。
  师:你非常聪明,老师佩服你。(师指着商滴摘字的板书让学生再说一遍。
  师范写,学生练写
  (其他生字同样在师生观察交流中练写)
  5、小小组内比赛写字(一个生字写两遍)
  6、展示:展示一写字有进步同学的字,再展示一写字美观同学的字。
  五、总结拓展,课堂延伸
  1、小朋友把我们祖国汉字写得多漂亮。我们来给这些生字扩扩词吧,写在书上。
  2、写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优秀的给同桌画个笑脸。
  3、在老师送给你们的竹子图画上写上你最想写的今天学的词,送给你的好朋友,告诉他(她)为什么送这个词。
  生:我送“兄弟”两个字给你,希望我们像兄弟一样。
  生:(一边拱手一边说)谢谢你那天帮助了我,在下有礼了。
  气氛活跃,不一而足。
反思:新理念的教育目标三层次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画家与牧童》识字写字教学案例正是按照新理念的三个维度设计的。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欲望,如何培养学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是我考虑的首要目标。为此,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识记,以师生平等交流促进学生快乐识记。其次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服务者。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过程,教师不能居高临下,滔滔不绝,应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给学生。识字写字教学中要避免那花架子,简单、朴素才是最有效。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人教课标版第八册     一课时
  设计理念:
  通过多层次地诵读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领悟祖国古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提高学生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古诗,运用学生已有的画画认识基础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身同感受地心领神会进入诗中的意境中去。
  教学目标:
  1、认识“蚕、昼、耘”3个生字,读准“蚕、桑、了、昼、供、傍、耘”7个字的字音,会写“蚕、昼、桑、耘”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画好乡村田园风景画,学生收集诗人介绍的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画入诗,轻叩诗门。
  师导语:那乡间的小路,那瓜果的飘香,那青蛙的歌唱,那牛羊的成群,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吸引我们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你们都画好了自己眼中的乡村风光画吗?展示出来和我们一起交流分享一下你的大作吧!
  生汇报自己的画,师作适当评价。(预设:多么优美,多么自然啊,真想到你的画中去生活)
  老师也带来了两幅乡村生活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一(《乡村四月》插图画和《四时田园杂兴》插图画)
  同学们自由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师指名几位说一说。
  师:是啊,多么清新自然的乡村生活画,宋代有两位诗人分别看到这样的画,诗兴大发,各自写下一首诗来赞美乡村生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首古诗。
  板书两首诗题目,齐读课题。
  师:比较这两首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这两首诗都是写乡村的诗,,“乡村”与“田园”的意思差不多。
  生:我发现“四月”和“四时”有区别,“四月”是农历四月,“四时”是四季。
  师:你真聪明,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课外资料中找到的。
  师:从课外资料中学习是个好办法。我们要向你学习。
  二、初读古诗,走进诗屋。
  1、自由读这两首诗一遍,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读,指明“了(liao)、蚕(can)、桑(sang)、昼(zhou)、
  耘(yun)、供(gong)、傍(bang)”的正确读音。“昼”字写法:太阳升出一尺,白昼开始了。
  3、男女生相互读二诗,相互评价。
  4、齐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撞击诗心。
  A、叩响古诗《乡村四月》
  1、乡村四月是一副怎样的画面?人们在做什么呢?请全班女生来读一读。
  2、读得多好啊!同桌之间借助注释,插图合作弄清诗意。
  3、交流汇报。
  师:读着诗句,看着插图,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原野的水面映着天空的光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到注释再看插图就明白了。
  师相机多媒体展示课件二(“白满川“的乡村画)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一副画,天空的光辉是——
  生:白白的、亮亮的。
  师:原野水面的颜色是——
  生:白亮亮的。
  师:用诗中的词回答,真是——
  生:“白满川”。
  生:我仿佛看到了绿的山陵、绿的原野。
  师:是啊,还绿了什么呢?(相机出示课件三“绿遍山原”乡村画)
  生:绿了树木。
  生:绿了小草。
  生:绿了竹叶。
  师:绿了这么多,真是——
  生:绿遍山原。
  师:我们来齐读这一句诗吧!再指名读。
  师:我发现你“绿、遍、白、满”四字读得特别有味,为什么啊?
  生:我觉得这四个字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师:你真聪明,我们跟她样读出韵味来。
  (生读诗句)
  师:好,还听到了什么,继续交流汇报。
  生:我仿佛听到了杜鹃鸟在叫。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注释上写了子规就是杜鹃鸟,“子规声里”就是杜鹃鸟在叫。
  师:你真会读诗!
  生:我看到了雨下得像烟一样。
  师:那是什么样的雨?
  生:蒙蒙细雨。
  师:说得多好啊!我们再来看一看图画吧!(相机出示课件四:乡村四月风光图)学生看图。
  师:谁能用诗中两句诗来赞美这幅画?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带着赞美的感情读这两句。(练读)
  师:这么美的画面里乡村人们在干什么呢?我们来读读三四句。
  (生诵读)
  师:你读完后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们感受到他们好忙。
  师:对,你从哪些词读出来的?
  生:才……又,“闲人少”。
  师:好,来展示读一读。
  (生读诗句)
  师:读到这,我们的诗心也唤醒了,也来作两句诗吧!下课了,同学们会在操场上玩什么游戏呢?
  (生自由回答)
  师:好,可以作诗了,我说上一句,你来接下一句。
  师:校园课间同学乐,
  生:才了爬杆又跳绳。
  生:才了跑步又打球。
  ……
  师:我们都诗兴大发了,我们课间是忙着出去玩,而诗中的人们忙着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得到丰收。
  生:为了吃、穿、用。
  生:为了幸福生活。
  师:是的,他们的心情怎样?
  生:是快乐的。
  师:是的,尽管累但是快乐的,勤劳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得到了自己的收获,得到了自己的快乐,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来诵读全诗吧!
  (生诵读)
  师:多么好的一首诗啊,诗人是谁啊?谁来为我们介绍。
  (生介绍)
  师:把快乐送进诗里,告诉诗人翁卷,我们配乐再诵读一遍。
  (生配乐诵读一遍)
  师:太美了!我都陶醉了,让我再美美地陶醉一回吧!
  (生再配乐诵读一遍)
  4、过渡:《乡村四月》村民在优美的乡村画卷中,忙着劳动,得到自己的快乐。《四时田园杂兴》诗中又有哪几种人物,他们又在忙些什么呢?我们来学习下一首古诗。
  B、叩响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1、齐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2、谁来帮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
  (生介绍诗人范成大)
  3、学生合作探究诗中写了哪几种人物,他们在干什么?
  4、交流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五《四时杂兴》插图画)
  生:我读懂了写了村庄儿女和童孙。
  生:我读懂了村庄儿女白天耕田,晚上织麻。
  生:我读懂了童孙学种瓜。
  师:真了不起!读懂了这么多,我们再来读一遍诗,读出意思来。
  师:谁能告诉老师三、四句诗的意思。
  (生回答,生补充)
  5、拓展
  师:村庄儿女还做了哪些农活?
  生:养猪。
  生:种菜。
  ……
  师:真是应了题目中的哪个字?
  生:杂。
  师:再读题及全诗,要读出情趣来。
  6、悟诗情
  师:诗中写的是夏日农忙时节农户一家繁忙的景象,也是一位老祖父眼中的农忙景象,你从哪些词可以读出来。
  生:我知道了,难怪叫那么大的人为儿女、管小孩叫童孙。
  师:你真机灵!诗人晚年隐居故乡石湖,以老农自居,以老祖父的眼光爱怜地看忙碌的农户,有播种就有收获,让他对农事活动饶有兴致。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生自由读)
  (诵读一、二句)
  师:和种瓜的孩子说什么呢?(师扮老人,学生扮童孙)
  情景再现
  师:孩子,你还不懂怎样耕织啊!
  生:老爷爷,我可以在桑树旁学习种瓜啊!
  师:多懂事的孩子,多聪明的孩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师:我们来以老爷爷的口吻来诵读这首诗。
  (生练习表情诵读)
  师:多么纯朴的劳动人民,多么朴素的田园生活,忙忙碌碌却开开心心,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热爱之情来。
  (生练习感情诵读)(配乐)
  四、巩固延伸,触摸诗情。
  1、比较两首诗,发现共同点。
  2、生自由汇报。
  3、齐诵两首诗。
  4、延伸。
  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远离尘世,民风朴实的乡村迷人世界,用心灵触摸田园风光,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勾勒农村景象的清新朴实。课后把这两首古诗默写在自己的田园风景画上,积累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白居易的《池上》。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古诗文灿若星辰,用我们的心灵叩开古诗文大门,你会感悟到许多许多。最后,我送一句诗给大家,“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设计意图: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的诗”,我设计让学生从自己的画中入手,再到诗中画,切入诗句学习,让学生学习中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诵读中自然进入诗境中,用幼小的心灵感受诗句的清新朴实。在学习任务设计上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要知道学生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如:说出景物特点,用“才……又”来作诗,读懂了什么?发现称图中那么大的人为儿女等。通过多层次地诵读让学生的心与诗心撞击情与诗情融合。]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宋]翁卷                             [宋]范成大
  绿遍    白满      景美            村庄儿女   耘田织麻
闲人少:才…又  人忙              童孙:学种瓜

                      我的课堂我的荷塘
  一、诵读中感悟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我教学中敬重又慎重。总不敢多讲也不能多讲,唯恐说多了亵渎散文的美。于是我就和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朱自清散文的魅力。
  释题,什么是匆匆?时间过得很快是匆匆,日子过得飞快再也回不来了是匆匆。带着情感读题,作者是怎样写日子匆匆而过的?生找到句子进行有层次有滋有味地诵读,适时适当让学生说一说读中的感悟,再诵读,情感积淀在心中时,让学生写一写“------的时候,日子-------过去了”。展示交流中分明感受到学生体验日子匆匆了,难怪作者头涔涔,泪潸潸了。理解了再诵读。在诵读中自然体会作者的情感,也自然掌握了语言文字的表达。第一段语言表达上通过对比诵读知道日子一去不复返,有一种惋惜。第四段更是在诵读中体会作者情感,为什么连说两个“痕迹”,不能平的,为什么白白走这一遭呢?诵读中进行感悟体验。
  在这样经典散文面前,带领学生进行诵读,在诵读中体验。诵读有一定的技巧,老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诵读好是关键,用心灵来诵读,从而体会作者用心灵倾诉,诵读中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二、利用教材来教
  教学完《桃花心木》一课,充分切实明白了是“用教材来教,不是教教材”的真正含义。
  由林清玄的文章说起,感悟小事,获得启示。今天学习的《桃花心木》也是这一类文章。。图片认识桃花心木,有什么想说的?课文是怎样描写桃花心木的,读句子感悟桃花心木的外形特点。在这些体验下再读题,学生对桃花心木的形象就更深刻了,学生也更有意愿学习课文了。
  让学生自主学文,找到种树人奇怪之处,做上批注,交流知道几个“不定时”。真奇怪,有什么疑惑想对种树人说,自然学到种树人的话语,朗读,体验交流中明白道理。一种启示自然显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还得扎下根来,延伸到生活中的“不确定”,图片情景再现生活中不确定的事例,学生看着思考着,再说一说今后生活中的不确定,在说中,启示已慢慢扎进学生心里。再进一步让学生写一写,“如果有一天---------”。一颗“不确定”,面对困难,做好心理准备,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的思想。已经成为一颗种子深深种在学生的心里。
  用教材教,教会学生去学,去思考,去生活。多好啊。
  三、一种体验阅读在滋长
  做一件事努力尽心做了,可最后失败了,心情怎样?接着再做,还是失败了,心情会怎样?仍不放弃再做,终于成功了,心情怎样?
  在谈话间徐徐导入课文学习,《顶碗少年》一课会让我们明白许多,请同学们把自己当作顶碗少年来学习课文。
  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得怎样呢?读文体验交流,可失败了,你心情怎样啊?体验情感。第二次又表演,你这时会怎么想?怎么表演的呢?读文体验,可最后还是失败了,你的心情怎样?心里会说什么呢?你的一位师傅来了,对你说了什么呢?你心里又会说什么呢?在学文中不断拓展体验。于是又有了第三次表演,这一次在台上表演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放开来,不惧怕失败地进行表演。最后终于成功了,你的心情怎样?
  感悟小事,获得启示,你又有什么启示呢?交流展示,难怪作者文末说有些微微的激动,激动在哪呢?继续深入交流。把这些启示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写一句面对失败鼓舞自己的话,时时提醒自己。
  让学生体验阅读学习,是一种心灵的滋长,是一种生命的呵护。
  四、走进文本走进春节里
  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京味京腔中散发着老北京特有的年俗,领着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老百姓的春节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弄清写了春节里的哪几个日子?也就知道了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那就跟随老舍的描写一起过一回北京的春节,品尝一下春节的味道。
  走进腊八,腊八粥的飘香,杂拌儿的好吃,一下让我们闻到了北京春节的气息。学生在找一找,说一说,读一读中喜欢上腊八的京味。除夕真热闹,自由读,谈感受,个性品尝年三十的风味。接着师生引读,男女生引读品味除夕的热闹,一次一次诵读,身心与文字一起愉悦年三十的习俗。顺势延伸写一写“我家的除夕”,在老舍文笔的启发和带动下,学生用文字洋溢着自己除夕的快乐,喜庆。来到正月初一,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新年就这样谈话间来到我们身旁。正月十五闹元宵,我们美美地读,分层次读,小组竞赛读,那各式各样的灯在我们读中恍若就在眼前。
  铃------下课了,一节课过完了一个北京的春节,那习俗,那纯朴,那年味,在我们眼前,在我们嘴里,在我们心里。过年真好。
  五、形成一种自学的能力
  《藏戏》一文浅显易懂,是适合学生自学的文本。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文本让学生形成自学的能力。
  由地方戏剧猜一猜,谈一谈,导入到藏戏。给出导学案让学生自学交流。导学案如下:1、读熟课文,弄清藏戏的由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从文本中体会藏戏的特点,感受藏戏的特点。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到一定的时候下,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这时老师只起个学习者,引领者的作用,说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去展示,去质疑,去补充。如有学生在展示说藏戏的由来时,说得有点啰嗦,学生就敢于质疑,可以这样说就简练了,他就说上了。说到藏戏的特点,学生更是兴趣十足纷纷展示着,仿佛自己就是藏戏的研究者。在交流展示中我分明感受到藏戏就在班上开演着,学生就是藏戏的主人。
  多热闹的展示啊,老师有疑问,文章开头三个文句,是什么文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学生读一读,就展示说出,是反问句,起引起读者注意,吸引读者兴趣的作用。
  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没错的。
  六、学法迁移快效学习
  回顾《十六年的回忆》一文的写作方法,今天学的课文《灯光》在写法上和《十六年前的回忆》有许多相同之处,我们来比较中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找到与《十六年前的回忆》表达相似之处。交流中学生能准确说出运用了倒叙的写法和前后呼应的写法。
  写法相同,但课文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也有不同。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交流中体会到郝副营长一颗火红的心——革命胜利了,孩子们可以在灯光下学习了。在这颗火红心的驱使下,在这个信念的驱使下,他才会-----读课文第十自然段,进一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革命,勇于牺牲的高尚品质。
  点燃的书本发出的火光,灯光有什么联系呢?有了革命的火光,斗争的火光,胜利的火光,才有了灯光,光明的灯光,幸福温暖的灯光。探究出灯光的含义,灯光是郝副营长对革命胜利的憧憬,是革命的信念和理想,是光明和温暖的象征。在内容情感积淀到一定时,学生交流喷发出对灯光的理解。
  又是一位多么好的革命烈士,为了革命的胜利,勇于牺牲,我们深深地缅怀他,自由展示读句,说句子表达心情和情感。
  七、诵读中体会思想的严密,体会思想的光辉
  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一文,经典传诵,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为人民服务。
  简介写作背景,导入课题学习,为人民服务,学生自由放声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号召我们大家为人民服务。
  全文五个自然段,引导学生一段一段带着思考、带着理解朗读,谈自己的体会,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体会表达上的严密性,体会思想的光辉性。
  齐读第一段,再请一学生读这一段,明白这一段写我们队伍是为人民服务的队伍。理解后又请一学生读,男女生对读,然后诵读。在多种方式,不同层次读中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精炼严密。
  运用这样的诵读法进行后面课文内容的学习,在读到第三段时,找出关联词来引读,一个一个关联词接龙读,一遍一遍读中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体会到这一段的层次,体会到写作方法。再诵读体会领袖思想的严密性。
  一篇如此思想严密。如此语言精炼的文章,老师能做什么呢?似乎不能做什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和文本对话,在文本对话中启迪思想,感悟写法,感受语言特色。老师仅能做这些,我想老师就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八、童话现实中探究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童话学生相当熟悉,都知道里面的故事情节。按老传统讲解固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怎么办?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不太知的深层点的东西,学生的兴趣就又来了。
  简略导入课文学习,师直接说出学习任务,这篇课文的内容大家都非常熟悉,今天我们就在熟悉的基础上探究一些不太知的东西,想试一试吗?先来探究小女孩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擦燃一根根火柴的?在交流朗读中初步体会当时社会的无情,不合理。没有人来关心小女孩,没有人来同情她,小女孩只有擦燃一根又一根火柴在幻想里、在童话里找到自己的温暖、快乐、幸福的生活。这一次次擦燃的火柴出现的幻想可以前后颠倒吗?这一探究弄清了童话故事的发展顺序。多么美好的童话啊,可现实中呢?小女孩死了,死在大年夜里,依然没有人同情她,多么可怜啊!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啊?!学生异常激动气愤,冷漠、无情、不公平、不合理一个个词从他们纯真的心里说出,这一个个词直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小女孩,小女孩回到我们身边吧,我们会给你幸福和快乐的。链接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朗读谈体会,你会怎样对待小女孩?
  一颗纯真的心灵触摸着纯真的童话,认识那个社会不合理,更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激发学生美好的心灵,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九、文本的对话激情的飞扬
  怀着激动的心情来上课,板书“千年梦”是指什么?学生快速能回答,继续板书“圆在今朝”是指什么?学生想想能说出是实现了飞天之梦。于是进入文本直接学习“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升上太空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读句子谈感受,把感受带到文字中再读句子。这就是千年梦圆在今朝啊!怎不激动呢?怎不自豪呢?要知道为了这一刻中华民族经过了一千年的努力,快速读文,找到千年梦想追求的几个时间段,汇报出来是“中国古代、中国明代、1970年4月24日、2003年10月15日、2005年10月12日”,抓关键句子通过朗读体会中华民族追求飞天梦想的艰辛和执着。千年的梦想在今朝实现了,心情怎样呢?在读梦圆在今朝的激动句子。
  为了这一天,我们科技工作者付出了多少啊?!品读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读句子谈体会感受,交流中思维的碰撞,情感的碰撞,碰撞中我们感触着那些可敬可爱的科技工作者,再次朗读,这是我们的情感全化作朗读声里。
  多少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实现了飞天梦啊!我们敬意,我们激动。链接《炎黄飞天梦》朗读中体会,体会中激情朗读。同学们,今天祖国的航天梦想的接力棒传到你们的手中,你们准备好了吗?未来登临月球,探索火星等的梦想要靠你们去实现了。
  十、做最好的老师——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
  师生轻松欢快中学习着《我最好的老师》这一课。
  板书课题,质疑,为什么说怀特森老师是我最好的老师?学生快速看课文,找到答案。不久学生可以交流出因为他在讲课中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所以他是我最好的老师。那是一次什么样的讲课让我们明白这一道理呢?学生再读课文,归纳事情经过。交流展示中学生一下子明白了要敢于质疑,善于发问的重要性。
  师生平等中质疑,探讨中学习变得多轻松自在啊。
  多好的一位老师,那我们今后在学习生活中可要--------学生马上接到话题,可要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善于发问。
  多么好的一位老师啊,告诉我们一个多么好的道理,我们今后要有主见,善于思考地学习生活。那我们学生生活中碰到的最好的老师又是谁呢?我们自由交流,学生或叙事或概述自己心中最好的老师。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学生会感激你在记忆的深处。
  
                           课例中探讨长文短教
  [内容提要]
  长文短教,抓住文章要领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短短时间里巧妙地学完一篇长课文,学生之兴奋,教师之愉悦,不亦快哉。长文短教行进在我的日常教学中,点点滴滴,原汁原味汇成此文。
  [关键词]
  长文短教
  整体
  重点
  感悟
  一“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教师不要多说教,学生可要多感悟。
  采用长文短教法来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生通读课文后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由一首小诗引起,妈妈说“精彩极了”,爸爸说“糟糕透了”。顺势读题扣题,讲解题目中引号的作用,学生一下就说出来了。接着让学生读文段来理解这两种评价的意义,让学生用文句来回答理解,朗读再领悟。又读文段理解这两种评价带来的作用,学生又用文句来回答,请学生朗读来理解二种评价带来的。延伸到学生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比如你做的一件事情,妈妈说好,爸爸说不好。让学生充分学会感受两种爱让自己更好地成长。会感受爱后引导学生来表达爱,写一首小诗来赞美父爱母爱。师作开路引导:父爱是一座山,母爱是一条河;父爱是一片天空,母爱是一方土地;父爱是一片金黄,母爱是一片嫩绿。---------让学生试着写一写来表达父母的爱,理解父母地爱。
  教学之后,切实明白一篇长文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内容是可以理解的,明白主要内容后,让学生读重点段来深入理解课文,在精要处,重要处让学生读中悟,读中议,读中写上批注。这样,一种理解课文,一种深层理解课文,一种个性理解课文,自然在学生多层次读中感悟到了。一个智慧的老师不是自显聪明,说教那么多,而是让学生读中自然感悟,这也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提倡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提高语文素养,关注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中理解产生,吻合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放手让学生去学是多么需要的。
  依然采用长文短教法教学《学会看病》,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孩子独自去看病,作为父母放心吗?找出相关句子来重点领悟母亲的心,要求学生写上自己的批注,在学生自主找出语句写出感想批注后,在班上交流,相互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感受母亲的爱,慈母的心是柔软的,是矛盾的,又是用心良苦的。她让孩子学会长大,独自面对生活。
  一篇浅显的文章,又在前几篇文章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的方法和学习能力了。这时,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独自品读写上批注体会,然后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在学生体会后通过朗读来感悟吸收,培养语感。教会学生学习是多么重要的!放手让孩子们去学也是多么需要的,不放心的是学生是不是学会了,真如慈母让儿子独自去学会看病,师还是有点担心的,一定要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之间相互说出自己的体会,学生可以或补充或深化。我想这样的课堂才真正还给学生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更主动去学,师在其中只起个导学的作用。
  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教学是一种读中等待的体验。
  《难忘的一课》的教学在回顾历史的背景下导入新课,抓住题眼,难忘,难忘在哪?为什么难忘,学生读一读课文来说说难忘在哪?在进行初步感受课文主要内容后,抓住重点来教学。“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学生很快找到了有三次,就一次一次引导学生找出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读句感受师生的爱国情怀,反复读让学生反复感受文中浓浓的爱国情意。还有什么话语比读感人文句更能体会文中感情呢?在学生读文句时自然感受到了那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一种情感已在读中融化在学生的心中。
  我想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反复读是强于说教的,在学生读中就是一种体会,学生心中体会了自然会找到合适的词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情感体验。
  在情感体验上教师千万不要把那情感直接说出来强加在学生头上,那往往事与愿违。我们要多层次引导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内化自己的情感,进而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是一种读中等待的体验。
  四“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文本的整合,情感的流露。
  为了迎接祖国六十华诞,我和学生提前学习《开国大典》。我们走进1949年10月1日,走进天安门广场,感受那一个又一个热烈而激动的场面。我让学生找出读出句子,师生一起归纳那一个个场面:群众进场,典礼仪式,升旗仪式,阅兵仪式,群众游行。
  在讲到典礼仪式时,我们读到毛主席的宣告,回顾那一段不平凡的岁月,我们怎能不激动?怎能不感动?多少革命先烈的鲜血才筑成了新的长城,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我们一遍一遍地读着,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读着,感情在一步一步升华。后来,我们的感情齐聚汇成一句话:祖国,我爱你!我们激动的泪水挂在脸上,我们自豪,我们高兴,我们是新中国的接班人。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永远记在我们心中。
  讲到升旗仪式时,我让学生找到读出写国旗升起的句子,然后我举起了课前准备好的小国旗,给学生拓展了一下国旗的知识。之后话题一转,我边举国旗边说,国旗升起来了,学生马上说出,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如此三遍反复地引读,学生热血沸腾了。再进一步引伸问学生,你看到国旗还会在哪些地方哪些时候升起?学生一一说出了在学校,在工厂,在政府机关,在八一广场,我在引伸,学生说出了在奥运会上,在航天飞机升上太空的时候,在祖国获得荣誉的时候。这时我们满腔热情地说出:国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光荣,我们自豪,我们珍惜,我们更要建设。我为祖国而骄傲,祖国为我而骄傲。我和我的祖国啊,一刻也不能分离;我和我的祖国啊,永远在一起。我们的泪水滚落下来,我们的声音哽咽,只因我们深深爱着我们伟大的祖国,饱经沧桑依然傲然挺立。
  调整好情绪之后,我引导学生感受阅兵仪式的雄壮,感受群众游行的热情。进一步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激动和祖国的伟大。顺势我布置学生观看祖国六十华诞天安门广场的庆祝活动,写一篇作文,题目是:祖国“六十”庆典,注意场面描写。我期待着学生把对祖国的爱汇成一行行文字表达出来。
  教学之后,我心仍在跳动,血还在沸腾。下课时间已经到了,我们还想再读一遍课文。祖国,我们深深地爱着你!
  我们是教育孩子的,孩子要有爱国的思想啊。后来我把学生的作文收上来改了,惊奇的发现我们的学生写的还真不错,让我激动。我于是把学生写的好的作文整理出来,编在我们班的作文期刊上,特别取名叫“盛世盛典”。学生的作文入选了,那个高兴啊。
  五“青山绿水情常在”,教会学生学习,形成自己的读书思考方法。
  一课时教完《青山处处埋忠骨》,采用了长文短教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默读课文后,抓住一个问题来检查课文主要内容的掌握。问:课文围绕一件什么事来写的?学生马上可以回答出是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事。追问:彭老总是想怎么处置?朝鲜主席又是怎么处置的?交流后得到一个难题啊?那毛泽东主席又会怎么处置呢?引导学生读句子体会毛泽东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学会抓住人物动作、心理描写来体会。学生说一说后,再读句体会。学生有了一定地理解后,出现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从诗句意思中体会毛泽东的决定,从决定中再次体会毛泽东的心理,从而引导学生来认识毛泽东伟人真实感情的一面和伟大的一面。教会学生抓住重点句,关键词,动作,心理描写来体会人物情感,进而理解人物。
  学习了这一方法后,让学生进行学法迁移,用上这种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在岸英牺牲的消息传来时,毛泽东的心理活动。放手让学生找句子,从关键词句,动作,心理去体会人物内心,再通过朗读来检查巩固学生的体会。学法迁移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读懂课文,并形成自己的一种读书思考方法,是一种非常有实用的方法,有时真是懒老师培养聪明的学生啊。
  长文短教可以从课文主要内容入手,抓住文脉进行整体教学,其间进行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整合,知识技能在过程与方法中引导学生在整体中一一把握,又形成整体。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中让学生在抓住重点词句读一读,议一议中去体会,去知晓,师只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在学生的认识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自然地给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生的认识是有过程的,师不能强加认识给学生。
  长文短教可以让老师在整合中快效地训练学生理解思维,表达运用。在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老师在采用长文短教时,课前备课一定要花一些时间,思考怎样在文脉中进行整体教学?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一个个整合?怎样让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中学生中激起千层浪?做到以上这些,长文短教才会行之有效。

                      实践中初探作文教学
  常常与老师们说起,作文难教。精心指导,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假话、空话、套话充斥全文,缺乏个性色彩和新意。不做指导放手让他们写,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三段完成任务,甚至有学生茫然得不知从何下笔,以至交不上作文。真是困惑。作文该怎样教学才是有效性的?作文教学如何让学生愿意写,写好自己的话语?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又读到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下子,我散去困惑,找到了一些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方法。
  教六年级开始我以单元作文为抓手,实践中初步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投稿”为激励,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作文是拿起笔来说话,作文是一种公众的言说,作文是一场别样的对话。作文要凸显对话的本质,就必须发表出来;文字只有发表出来,才能实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人,也只有在这样的对话中才能得到文字的滋养和浸润。”管建刚老师如是指出。我和班上同学们商定在班级创办《萌芽》作文期刊,每二周出版一期。另外我和同学们又在“江南都市网——青青草地”版块每人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一个号,把自己优秀的作文投稿上去,如果得到精华,又被版主和大家看好,还会发到《江南都市报》“青青草地”上。大家都十分兴奋和期待。
  约稿开始了,我们从单元导读入手,整体浏览单元课文后,直接进入到单元作文中,学生读读议议明白写什么,该如何去写?然后再回过头来学习单元课文,其间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吸收,构思起草作文,随时写好随时投到《萌芽》编辑部手中,(我和两个同学是期刊编辑)十天为一个期限,有同学第二天就写好,把作文投给我们,我们细细看后和他本人进行交流,鼓励中提出一点修改看法,然后叫他把作文发到都市网的“青青草地”上。同学听到选中并投发到“青青草地”上特别高兴,也激励着其他同学们踊跃投稿过来,弄得我们都要加班才能忙得过来。如郭思佳的《第一次上台演讲》,符瑾涛的《难忘的“第一次”》,陶永新的《第一次用劳动挣钱》,陶雅琴的《第一次独自去看病》等等纷纷投稿到“青青草地”,实现着“公众的言说”,在网上更多的人阅读着他们的作文,他们更快乐而自信地写作着。
  当然,十天期限到了,还有几个同学没有投稿过来,这时,我们编辑也不着急,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从对方处想,我采用了另一种方法。
  二、以“心写”为唤醒,变“不会写”为“我会写”
  “作文这项‘作业’,情绪对它的影响巨大。你若觉得有话要说,你想写,写的时候就会充满感情,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会情不自禁地流泪,会把自身的精与神、灵与肉倾注其中。你若觉得无话可说,不想写,那么每个句段都将是一场痛苦的奴役,没有内在自由与真实自我介入的写作,收获的只能是精神的折磨和痛苦。”同学们没有按时投稿过来,我私下里找他们几个谈心,了解他们写作的难处。我也说出自己写作的难处,我们的心交融在一起,接着我们约定都写一篇作文,然后相互交流看一看,是不是写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观点和看法。老师蹲下来和学生一同写作文,学生心底里觉得平等。“作文是拿起笔来说话”就真正自然实现了,学生的写作意识被唤醒了。老师和学生一同写作文,才能更好地交流写作,因为只有真正的写作过来人才能更真实有效地交流点评作文。
  陶勇凯同学没有按时投稿过来,我们以心交心交流写作,我写了《第一次上竞赛课》,他写了《那次我骑车摔伤了》,他的作文写得内心活动真实感人,动作描写细致生动,整个文章从心里自然流露而出,感染力极强。我们欣喜选中刊在《萌芽》上,并投稿到“青青草地”上,深受好评。他看到这些评语,也在“青青草地”上留下回帖,信心满满地和大家交流。
  深刻地记得同学们写《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时,总是不尽如人意。我就写了一篇《做一个生活的强者——<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作文和同学们交流。再延长一周投稿时间,同学们阅读作品的过程中由鲁滨逊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一些弱点,学习鲁滨逊的品质,心灵在滋润中成长。一周后,一篇篇作文稿投过来,故事内容联系实际,自然、贴切、真实。我惊呼时间和空间对学生的改变,文字与生活结合的力量真大。
  投稿的成功和快乐还在继续着。
  三、作文结集成刊,报上发表,极大激发学生的活力和激情
  学生作文投稿过来,结集成《萌芽》刊物,在班上交流阅读,允许同学带期刊回家给父母阅读,或拿给学校老师阅读,同时投稿到“青青草地”上,阅读对象就多了,学生看到自己的文字和名字发表出来,有这么多读者阅读着,进行着一场别样的对话。一种尊重、自豪、快乐的体验写在脸上,刻印在心里,激发他们酝酿下一篇作文稿投发过来,真是有了读者的写作才是有生命的写作。
  班级、学校、家长对某篇作文看好,会写上点评或做上记号。“青青草地”上投稿的作文,版主秋风向晚老师会给每一篇作文进行点评,写得很好的会得到精华鼓励,然后在精华中每周选两篇更好的作文推荐到《江南都市报》上发表。学生在写作交流中实现着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依稀记得班上陶雅琴同学写的《我的理想》作文发表在《江南都市报》上,我们高兴而激动地传阅着报纸,体验着作文作为“一种公众的言说”给人带来的自尊与自豪,精彩与激荡。进而我们班同学投稿更积极了,把文章发到“青青草地”上也更活跃了,不再局限于单元作文了,自己有什么感触就写成文字投稿过来。陶永新的《爱看电视的爷爷》,陶健康的《自习课上》都是自己有感而发写成的文字,见诸《江南都市报》报端。之后他们又纷纷写了“我和青青草地”的心灵成长作文,也发表到报纸上了。一个学期下来,我班有九篇作文散见于报端。我收获中真切理解了“如果作文教学从一开始就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发表欲,这对于他们写作上的成功必将大有助益。”“这种发表的意识,言语表现,言语上自我实现的观念,要先于写作的行为技能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大脑。”“发表,是言语学习的‘成功’教育,它给人以‘高峰体验’,它会影响人的一生。一旦习作成为指向发表的写作、成为学生自我表现和个性发展的主要形式与方式,学生通过文章的发表,源源不断地获得写作的动力和能源,写作教育就将形成一种良性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些话语有着深刻的含义。
  作文的有效教学,不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而应在点评和“发表”这些作文。“只要公开发表一次,就会改变他对写作的态度和价值的认识。”作家尚爱兰回顾女儿——儿童作家蒋方舟的成长历程如是说。
  学生作文结集成刊发表,网上发表,见诸报端,极大激发学生写作的活力和激情,学生在发表中获得写作乐趣和自信。学生在作文的世界里生活,在生活的世界里作文,作文和生活和生命交融在一起。
  当然,作文从投稿到发表,其间的点评和交流对小作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过程。
  四、作文点评交流,修改提高,更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功
  学生知道,他的作文发表出来是给同学、老师、家长们以及更多的读者阅读的。一方面促进他真诚认真地对待这样的“公众的言说”。另一方面学生拿起笔来说的话并不一定全是正确,通畅的。“学生拿起笔来说的话,在一定时间内并不一定能恰如其分地把内在的情感,观点外化为文字,读者阅读后的褒贬不一。”于是,点评交流显得格外重要。学生在点评中发现不足的地方改正过来,交流中感知文句的叙述不生动处细细修改好,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读者,读者再阅读点评时又别有感受评价。在这样的点评交流互动中,学生体会到“作文就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真实表达与真情交流。”确实明白了写作是和尊严、自信联系在一起的。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声音是有价值的,他的写作就一定会有重大的突破。”(钱理群)
  班上的陶思浓同学投稿到“青青草地”上的作文《校园的“棒棒糖”树》,一开始写了“棒棒糖”树和自己在走廊上的所思所玩所乐,文题取的是《校园印记》,版主秋风向晚老师做了极细的鼓励点评,摘录如下:
  “初看这篇文章,心里确实很开心。文章有着和以前不一样的风格,接近于散文诗的描写,让人在阅读的时候产生遐想。仿佛,脑海中出现一幅画:枝叶婆娑的“棒棒糖”树下,一个满怀憧憬的小女孩在思索着什么,风,吹过她的裙裾,空气轻灵,树叶清香,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但看到后半部,打断了我这样的思维。文章取名《校园印记》,虽是把校园中的某些情节表达出来了,但文章整体还是沉浸于“棒棒糖”树的意境中,在叙述中只是出现了一个分叉,这样的描述对于校园印记这个大题目来说,还是缺乏表达力的。
  如果能够单独抒发对“棒棒糖”树的感情,我以为是一篇相当不错的文章,在描写上注意自身情感的抒发,结合与“棒棒糖”树之间所产生的联系,在语句上的表达注意互相的映衬,注意这样一些细节,挖掘内心的感情,我很期待。
  文章中还是出现了错别字,比如:倾听者(着)我的难受。在对应方面也有点小问题,比如:闻“棒棒糖”树树叶的奇特气味。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陶思浓同学看了这么细致有针对性的点评,非常激动,连忙回帖,要好好修改作文。果然,第二天,她就把修改好的作文发到“青青草地”上,和版主秋风老师进行交流,秋风老师看后非常高兴,又写下点评“脑海中仿佛出现一幅画:枝叶婆娑的“棒棒糖”树下,一个满怀憧憬的小女孩在思索着什么,风,吹过她的裙裾,空气轻灵,树叶清香,一切是那么的美好。相依相伴小学时光的“棒棒糖”树使小作者充满了深深的眷恋,承载着小作者青涩的悲喜。马上就要毕业了,但愿小作者和“棒棒糖”树之间的深厚情谊,会常驻心间。”写作的尊严和自信完全刻印在她的心里,她连忙回帖交流“谢谢版主老师的指导修改,让我的作文得到进步。”“我会继续写好文章的。”在这样生命与生命的真情交流中,她的作文也实现着生命的真情表达,《校园的“棒棒糖”树》发表在《江南都市报》上。
  陶思汉开始投稿到“青青草地”上的一些习作,和版主老师交流对话中明白了一些自己的不足之处,他虚心接受,努力改进。后来一篇《那是一次惊险的尝试》点评“这篇描写的很紧凑,也很有现场感。”极大的激励了他。再后来,他的习作《我和“青青草地”》真实记录了自己作文在“青青草地”交流成长的经历,是生命的独白和心灵的对话。我点评他的习作“汉堡包,真性情的表白,隐隐地打动着我。没有谁是随随便便就成功的,要经历一番,才能更好的长大。看了你的这篇文章,突然间觉得你真的长大了,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提高,知道了严格是对自己更好,知道了你看得很淡定的。我一直相信你会更好的,我们期待你。”
  版主老师点评他的习作“文章一波三折,自然流畅。从对青青草地的好奇到喜欢,从没有精华和发表到自我放弃,从老师给予的高度评价到重新拾起信心,终于明白我们为文的目的,为提高文字能力而写作,不要受到名利的约束,这才是最重要的。”他自己的回帖交流“努力提高自己是最重要的,这是‘青青草地’给我最好的教育。”
  每天下课时我总会针对性地叫上几个同学到办公室的电脑上,来到“青青草地”看着版主老师的点评和其他读者的点评,再让他们自己回帖交流,他们就在这样的交流中找到写作的尊严和自信以及乐趣。万超群同学的《爱搞恶作剧的表弟》,郭星月的《难忘的小学生活》就是在看帖回帖交流成长中写成的。
  以发表为动力,鼓励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用笔来说话,进行一种“公众的言说”和“一场别样的对话”。这样的作文教学,把学生当成一个发展中的人,一个有思想会表达的人,是有尊严的,是自信的,也是师生愉快的。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238

帖子

11

精华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71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16: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编一本书,发来求大家指教。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72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903
QQ
发表于 2014-3-5 17: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是教学方面的内容,不是文学啊,怎 么发这里来了。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038

帖子

10

精华

总编

Rank: 8Rank: 8

积分
11916
QQ
发表于 2014-3-6 00: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教学展示对教育有着很深的启发意义,觉得你的教学方式有点像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以生为本。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038

帖子

10

精华

总编

Rank: 8Rank: 8

积分
11916
QQ
发表于 2014-3-6 00: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教学展示对教育有着很深的启发意义,觉得你的教学方式有点像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以生为本。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038

帖子

10

精华

总编

Rank: 8Rank: 8

积分
11916
QQ
发表于 2014-3-6 00: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欣赏这样的教学方法,启迪式的,真正的教育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238

帖子

11

精华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71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08: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邓迪思 发表于 2014-3-6 00:42
这样的教学展示对教育有着很深的启发意义,觉得你的教学方式有点像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以生为本。

谢谢您的阅读。要上课没有时间细细回复。问好。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238

帖子

11

精华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71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08: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志敏 发表于 2014-3-5 17:58
你这是教学方面的内容,不是文学啊,怎 么发这里来了。

是一个集子,发来一个完整的。给您添麻烦了。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238

帖子

11

精华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7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17: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邓迪思 发表于 2014-3-6 00:42
这样的教学展示对教育有着很深的启发意义,觉得你的教学方式有点像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以生为本。

谢谢邓先生。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诗梦文学音画网 ( 黑ICP备20002108号

GMT+8, 2024-4-29 03:01 , Processed in 0.0685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