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6-5 20: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寒成诗 于 2014-6-5 21:09 编辑
欣赏 荒岛 老师古典散文词话!这么长的词结构,完成不易!文辞精彩,意境曲折!从纯文字来说,不失为佳作! 最好是 抛开“重楼叠月”之词命名,因为文字经典难得!
关于 陈梦执 的 这篇自度曲《重楼叠月》,我进行了认真的考核。他这不能称之为 “自度曲”,是 陈 纯自创兼模拟的“类词”文体。
陈梦执 四川德阳市广汉县人,原名 陈浪,字 少游,自号 别情。生于1989、11.5 八O后 末期,入正 九O后。其 临摹尽得宋词句,文风低婉如过客。。。
关于“自度曲”,今人是无法真正有所作为的。严格来说:自度曲 者,必须精通音乐,于当今至少是个音乐家,同时深堪文字的律韵(当年 龙榆生 为了校编宋人词谱曾到 武汉音乐学院 拜师学艺一段时间),汉字在古时候每个字均有 音域尺度,如今 字 的音尺已失传,所以今人是不可能真正自度曲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至今,抛开词学的音律知识不管也未尝不可,但,字的平仄及用韵依然是有章可循的,不能乱来。词 是什么?词 是由绝句或律句发展演变过来的包含律句、拗句、添加减字形成的一叠或多叠的长短押韵句文体。甚至很多的 变体 都是 律句拗救或摊破,声慢。加减字数或单调双行,片段叠加而成的。词里特别讲究句式节奏,领字及读句的使用是常识。
下面 是 陈梦执 自制的所谓 词《重楼叠月》:
重楼叠月:作者(陈梦执)
词牌名。上下片共三百三十三字,上下片各九平韵而不同韵,但各片须一韵到底,其中上片一百六十八字,下片一百六十五字。
《重楼叠月》词谱:
中平平,中仄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仄平中仄仄,中仄平仄中平平(韵)。仄中平平中仄,仄仄中中仄,平仄平平平(韵)。平中平仄仄平平,中中中平中仄仄,平平平平中仄中仄仄仄平平仄平平(韵)。仄仄平中平仄,仄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中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中仄仄平中中仄中中中仄平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中仄仄中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中中仄仄平平仄,中中中中仄仄平,仄中平仄仄仄平平(韵)。中平仄中,中平平仄,平平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仄平平平平(韵)。平中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中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韵)。中仄中中,仄仄中平平仄仄平中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中中仄仄,中平仄中平(韵)。平平中平仄仄,中平平平仄仄,仄平中仄中平、中平中中平仄仄平(韵)。仄中中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中仄。中中中仄中,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中仄平(韵)。中仄仄仄平平中,中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中中仄,仄平(韵)。
创调者
巴蜀陈梦执(1989.11.5——)
寄情五六闲趣,念及两三知己。懒人,闲人。
词例:
《重楼叠月〇哀转》:
前日与幽若戏言,古今词无连平连仄者,概世人传唱须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声律之美。及今人作古词渐失此意,纯文字而已。况街巷传唱歌曲,几合格律者?失声律之美乎?遂偏作一词多连平连仄之句,并题幽若小文《哀转》。
临人前,观世景, 风高春日正,水阔晚潮平。霞光叠红染远黛,雁翅重羽奏孤声。两相和成声色, 犬马手足用,天地胸怀迎。多少年气象沉浮,那半生难得淡定,身如真空心似琉璃起坐依然不能平!控鹤天子门下,驭凤北斗宫中,上承造化衍命,终还是一步难行!便碎尽山岭填尽湖海燃尽森林殒尽河星,此恨难倾!风只打得云聚散,雨却打碎浮萍。罢了意动乾坤转,罢了念止日月停,也就图个现世安宁!奈何此身,长衰无力,恹恹难凭。
缓整衣服,懒就心筝,漫调情弦,便想要个知音来怜。将息了许多妄想,又是那男女心思,彻骨千种哀怨,凄惨了这黯淡愁颜。春恨绵绵,只奏得天伤地乱音出断续不能连!一生唯将落寞谙,其他不能骈。千年繁华旧梦,一朝烟云尽散,转成往事果然、叹回首前尘更不堪!古镜空照了尘缘,尘又将明镜空掩。那下面里头,又是暗丝牵,又牵丝微动弦。又作那万般幽怨,又作那盈盈泪眼,又漫向心头眉间。又无语无言,又残念、念残。
《重楼叠月〇二十岁生辰》
不觉渐老至及冠之年,复填当时戏作《重楼叠月》自贺。
轻流年,缓别绪,几多垂泪眼,恨也不能怜。一轮月明翻尺素,一夜风晓凋朱颜。几更无眠时候,怎把多情寄,偏拟无情言。如斯时节自难圆,长辞枉填人不见,而今心思说到底只一句如何忆当年。梦断了烟花伞,梦断了旧琴弦。难为那胭脂扣,难为那秋老寒蝉。多少此间成故事说来只落花一任满双肩,又满双肩!人情最好是离别,等闲化作云烟。眉目掩尽无穷冷,怀抱依然不胜寒,念来无独是此身前。清天淡荡,白云飘渺,安宁人间。
缓洗轻尘,深锁重门,浅按金筝。伴逝水落花敲棋声。清茶一盏闲不问,赌酒百樽送前人,已自了了无事,看晚风起落晚烟生。懒把旧梦,付桂林松涛竹海菊圃落日与青灯。此山从此无二想,只留水一程。中庸但随古说,安宁还由自省,便长亭更短亭,愁来愁去还不干情。亦还有陌尘喧嚣,还有秋千院外景。还观风自静,还看月长明,还留雁字一行。还忆泪洒桥头时,还欲永生添长庆,自此我心还能平?总还是樽前,还一句,爱卿。
点评:从 陈梦执 以上 两首 《重楼叠月》可以 看出,他 不懂 词 的最基本的特征,句式混乱。他自己依谱填的自制词,很多 句子 只要凑够 每一句话 的字数就完事,随心所欲,没有固定句式因为他 本人不懂词的句式,以至于其本人“同一句”再填,句式自相矛盾。而且,他擅自发明所谓特别长句,不符合词学基本要素。词 里 连续型的最长 分句,一般不会超过11字。而且11字的情况一定是 前四后七句式组成,前四字是属于四字豆领字,后七字是律句或律句变体。四字豆 如:也就是那、莫不是那、恰好也是、如此那个、且如那个。。。等等这样的虚词结构。还有的长句是由两个半句,也就是前置“读句”组合而成的。。。而 陈梦执 不知其理,所以以为可以随便特长。他的 那些 超长句其实是应该添加 “顿号” 的 分句。
另看 他 的一首 《莺啼序》可以 洞悉其弱:
【莺啼序】
——陈梦执
金风渐吹又晚,注哀秋清怨。
银波敛,日夜春遥,落花一地悄满。
凭何忆,人情故事,无心暗把离伶怨。
又经年,纵解清愁,还成遗憾。
多少深哀,翻为离念,水流千山远。
侵晓色,不落重云,闲时各自消遣。
雁啼来,声长意短,便拚却,岁华轻换。
那一钩,天外离弦,逐情深减。
迫人回首,不似当年,罢引垂青眼。
红窗里,依约冷月,独倚画屏,困坐流连,夜色轻浅。
繁华落尽,飞阴如箭,诗寒字瘦笺思断,负一生,烟水程何限。
温存缱绻,也醉梦里长歌,而今俱空余倦。
一弯残照,两处无眠,次韵莺啼厌。
朱泪下,泣血霜染。 切切深思,说到而今,不若初见。
帘外已白,晨风稍展。
缓敲更漏去一天,事如烟,多是同人散。
身随寥落朝霞,上步云台,形容千变。
这首《莺啼序》不仅有出律,而且 句式不完全对。
陈梦执 的 《重楼叠月》只能说是 “自度散文词话”,陈 的这篇文章之所以说还不错是因为 其文风模拟宋人婉约文风,得心应手,顺其自然,而且《重楼叠月》这个题目取的好,很亮眼。
下面 看一下 学者 研究 姜夔 自度曲 的 文章就知道 自度曲 非今人所能为之:
《管窥姜夔自度曲的音乐特征》
摘 要:姜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词曲作家,他的《白石道人歌曲》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带有旁谱的宋代歌集,被视作“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其中有十四首“自度曲”,无论在艺术上还是思想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本文试图在音乐构成的各要素方面探讨其自度曲的音乐特征。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2240141.htm
关键词:姜夔 自度曲 音乐特征
宋代是我国音乐与文学交融的重要历史阶段,是词体歌曲创作的黄金时代。一些精通音律的词人常自己创作新的词牌曲调,这种新创的歌曲称为“自度曲”。这是由柳永开创的,周邦彦也做过自度曲,但有意识地大量创作自度曲最有代表性的作者当推姜夔。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词曲作家,他的《白石道人歌曲》是历史上注明作者的珍谱,也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带有旁谱的宋代歌集,被视作“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其中有十四首“自度曲”,无论在艺术上还是思想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在继承古代民间音乐的传统上,对词调音乐的格律、曲式及旋法都有新的突破, 使乐曲的发展更为自由,曲调风格委婉抒情,清越秀丽,这与他清刚婉丽、典雅蕴藉的词风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诗人杨万里称其有“裁云缝雾之构思,敲金戛云之奇声”。
一、曲式
姜夔的十四首“自度曲”除了《秋宵吟》是三叠,以乐句串联结构形式,其余都是双调,即双片。姜夔《长亭怨慢》序云:“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从这点可以看出姜夔的自度曲与传统的按谱填词不同,是先作词后谱曲,同是双片词,作者运用了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创造了不同的曲式结构形式,有平行结构,对比结构和即兴的自由体结构。具体表现为换头换尾、合尾、合头及变奏形式。
1、换头换尾
换头是二段体音乐的曲式手法,在姜夔的十四首自度曲中有十首运用了换头手法。《暗香》比较典型,换头在下片的开头使用,令上片的结尾和下片的开头旋律一样,都是高音2―1,加强了上下片之间的连贯和统一,起到了承上启下,意脉不断的作用;换尾的使用,使上片的结尾“香冷入瑶席”这句唱完后没有截断之感,下片的结尾则可以产生全篇的结束感。上下两片旋律大致相同,可以产生和谐感,好像西洋古典奏鸣曲式的再现部。换头和换尾的使用,使上下片之间有一种同中求异的新鲜效果,和词里的藏韵相结合,避免了旋律完全重复的古板,为姜夔的词增加了和谐之美。
2、合尾
十四首“自度曲”中,有四首是运用合尾手法来统一上下片的。合尾部分一般是上下片的最末统一,如《扬州慢》;也有只合上下片末尾几个音的,如《石湖鲜》。
3、合头
《淡黄柳》曲调中运用了合头手法,下片第一均综合了上片第一、二均的材料,规律上相等与上片的第一、二均,把上下片结构统一起来,形成了平行结构。
4、变奏
《惜红衣》曲调上下片之间是主体变化重复关系,上下片各四均,在节奏上稍有变化。
5、乐句串联结构
《秋宵吟》第一、二叠各二均,曲调是重复关系,第三叠曲调与前二叠造成鲜明对比,作者重复运用了其中一个均的旋律,从而在结构上把三叠串连起来:
第一叠 第二叠 第三叠
a b a b c b’ c’ d’
第一均 第二均 第一均 第二均 第一均 二 三 四
从曲调整体结构看,有上述几种曲式结构。从单片看,尤其是上下片结构旋律大体相同的歌曲,每个单片里面曲调的发展,各均之间也有一定的曲式逻辑。
(1)a、b、c、d四均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各均之间是呈示、展开、对比、收束,有起承转合的意思。如《暗香》上片。
(2)a、b、c、a’四均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是最末一均用变化重复第一均的方式来结束整体音乐,如《翠楼吟》上片。
(3)a、b、c、c’四均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是最末一均用变化重复第三均的方式来结束整片音乐。
二、调式调性
姜夔的自度曲里,重视声高的商、徵和宫音,形成一种独特的抒情风格,强调调式调性的色彩,突出七声音阶中的变徵、变宫二变音,兼收并用古音阶、新音阶、燕乐音阶,具体表现在起调毕曲和调式落音两个方面。
1、起调毕曲:起调毕曲一说始出于朱熹和蔡元定,朱熹曰:“张公莆在行在,录得谱子,大凡压入音律,只以首尾二字,首一字是某调,章尾即以某调终之。”姜夔的自度曲凡起韵、尾韵、结韵一般都记有延长音,其句中韵大多数也记有延长音,起调的处理是跟每个曲调的结构篇幅相关联的。
2、调式落音:一个曲调的调性色彩,一方面是看它的调式,另一方面还要看曲调进行中间的句逗落音,它们勾画出曲调进行的调性发展逻辑,呈现出整个曲调调性色彩的面貌。
三、旋法
1、旋音环绕
这类曲调旋律骨干音十分明显稳固,旋律在骨干音上下环绕波动。如《鬲溪梅令》中“好花不与香人,浪粼粼。”又如《秋宵吟》中:“古帘空,坠月皎。坐久西窗人悄,蛩吟苦,渐漏水丁丁,箭壶催晓。”
2、跳进为主,间以级进
这类曲调旋律高起低回,跌岩起伏,常常奇峰突起,旋律线有棱有角。如《杏花天影》中“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3、级进为主,间以跳进
这类曲调旋律进行比较舒展,连续音阶式的上下行,使曲调流畅优美、婉转动人。
四、旋律发展手法
姜夔的歌曲旋律展开手法丰富多彩,主要有承递、模进。
1、承递:这种手法在姜夔歌曲中是屡见不鲜的,有用在拍之间,也用在均之间,旋律进行前后连贯自然,意圆韵满,一气呵成。如《翠楼吟》中:“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初赐。”
2、模进:姜夔运用模进手法是比较特别的,也很出色。在材料运用上得到统一,音乐的发展有对比,且又非常婉转自如,调性色彩变化中毫无生硬之处。如《扬州慢》中的三度模进“算而今”和“到须惊”。
总之,词调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相当长的历史,其本身已经形成特殊的艺术规律,姜夔的歌曲放进这个特殊领域里,才能从中了解他的作曲手法,窥见宋代音乐的创作特点,了解整个宋时音乐文化的发展状况。姜夔的艺术成就在词坛和乐坛上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除了有美学境界方面所表现的独创以外,另一重要原因是他将音乐家的艺术思维和作曲家的作曲技法成功的运用于歌词的创作,做到了词中有乐,乐中有词,从而使得他的词别具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并由此而将词艺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姜夔著:夏承焘校辑.白石诗词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2]韩经太.王维若.姜夔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杨荫浏.阴法鲁.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M].北京:音乐出版社,1983.
[4]丘琼荪.白石道人歌曲通考[M].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丛刊,音乐出版社.1959.
作者简介:李畅(1982―),女,汉族,安徽淮南人,安徽淮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传统音乐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1SK379《姜夔自度曲音乐风格研究》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