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梦文学音画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62|回复: 30
收起左侧

一七令•四季歌(箫韵)

[复制链接]

26

主题

98

帖子

9

精华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037
发表于 2014-7-8 17: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圣文 于 2014-8-23 21:55 编辑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主题

7143

帖子

37

精华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1442
发表于 2014-7-8 23: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坐沙发!赏阅箫韵新作!梅香问好!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主题

7143

帖子

37

精华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1442
发表于 2014-7-8 23: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触清新,一组一七令,意境美,精彩纷呈。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297

帖子

13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572
发表于 2014-7-9 06: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欣然依旧 于 2014-7-9 11:28 编辑

赏读作者四首《一七令》格律基本工稳意境悠远如将出律处再改改必将是一组佳作。《一七令》按钦定词谱有平仄韵四格。
检测结果 (词林正韵)多处平仄不对,也有可能作者所用词谱不同所致。


夏,
请留意多音字:荷 浪 忘 。
平仄存在9个问题。
第12字 蝉 应仄
第14字 古 应平
第15字 榕 应仄
第35字 茏 应仄
第40字 妖 应仄
第45字 波 应仄
第50字 机 应仄
第51字 抛 应仄
第52字 虑 应平
第30字 徜 不在韵表中,请自行判断


点评

《冬》《秋》《冬》用的是白居易格,如果按照钦定词谱格律是没有问题。 仅就我们作为学习、探讨,发表一下看法: 我认为钦定词谱在这一格中,七字句作(仄)(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9 11:16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738

帖子

71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74
发表于 2014-7-9 11: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然依旧 发表于 2014-7-9 06:19
赏读作者四首《一七令》格律基本工稳意境悠远如将出律处再改改必将是一组佳作。《一七令》按钦定词谱有平仄 ...

《冬》《秋》《冬》用的是白居易格,如果按照钦定词谱格律是没有问题。
仅就我们作为学习、探讨,发表一下看法:
我认为钦定词谱在这一格中,七字句作(仄)(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仄)平,无论按词例,还是按声律的习惯处理,格律的确定不够严谨。我们在使用词谱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最好是按照词例或者结合声律的基本要求来处理。绝不能出现四连平、四连仄、三平尾、三仄尾等情况。而一些诗词效验工具将这七字句作“中中中中中中仄”和“中中中中仄中平”更是不可取,往往使人误认为本平可仄、本仄可平的可以随意处理,这样就出现了四连平、甚至六连平或者四连仄甚至六连仄的句。按词例作者出律处是较多,但宽看,作者并未违谱,在声律是处理也为出现也能掌握基本原则,并未出现上述禁忌。

冬词建议将“喑蛩”改为“潜蛩”。

夏词当属韦氏格,出律处较多,望作者斟酌修改。“葱茏”的“茏”是平声,只有“葱笼”的“笼”是平仄两读。可改为“葱笼”七字句可把“踏浪逐波”改为“逐波踏浪”“忘机抛虑”改为“抛虑忘机”即可。
“蝉啭古榕”句格律是“仄仄平仄”,另外“妖”出律。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738

帖子

71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74
发表于 2014-7-9 11: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冬》《秋》《冬》用的是白居易格,如果按照钦定词谱格律是没有问题。
仅就我们作为学习、探讨,发表一下看法:
我认为钦定词谱在这一格中,七字句作(仄)(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仄)平,无论按词例,还是按声律的习惯处理,格律的确定不够严谨。我们在使用词谱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最好是按照词例或者结合声律的基本要求来处理。绝不能出现四连平、四连仄、三平尾、三仄尾等情况。而一些诗词效验工具将这七字句作“中中中中中中仄”和“中中中中仄中平”更是不可取,往往使人误认为本平可仄、本仄可平的可以随意处理,这样就出现了四连平、甚至六连平或者四连仄甚至六连仄的句。按词例作者出律处是较多,但宽看,作者并未违谱,在声律是处理也为出现也能掌握基本原则,并未出现上述禁忌。

冬词建议将“喑蛩”改为“潜蛩”。

夏词当属韦氏格,出律处较多,望作者斟酌修改。“葱茏”的“茏”是平声,只有“葱笼”的“笼”是平仄两读。可改为“葱笼”七字句可把“踏浪逐波”改为“逐波踏浪”“忘机抛虑”改为“抛虑忘机”即可。
“蝉啭古榕”句格律是“仄仄平仄”,另外“妖”出律。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738

帖子

71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74
发表于 2014-7-9 11: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然依旧 发表于 2014-7-9 06:19
赏读作者四首《一七令》格律基本工稳意境悠远如将出律处再改改必将是一组佳作。《一七令》按钦定词谱有平仄 ...

《冬》《秋》《冬》用的是白居易格,如果按照钦定词谱格律是没有问题。
仅就我们作为学习、探讨,发表一下看法:
我认为钦定词谱在这一格中,七字句作(仄)(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仄)平,无论按词例,还是按声律的习惯处理,格律的确定不够严谨。我们在使用词谱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最好是按照词例或者结合声律的基本要求来处理。绝不能出现四连平、四连仄、三平尾、三仄尾等情况。而一些诗词效验工具将这七字句作“中中中中中中仄”和“中中中中仄中平”更是不可取,往往使人误认为本平可仄、本仄可平的可以随意处理,这样就出现了四连平、甚至六连平或者四连仄甚至六连仄的句。按词例作者出律处是较多,但宽看,作者并未违谱,在声律的处理上也能掌握基本原则,并未出现上述禁忌。

冬词建议将“喑蛩”改为“潜蛩”。

夏词当属韦氏格,出律处较多,望作者斟酌修改。“葱茏”的“茏”是平声,只有“葱笼”的“笼”是平仄两读。可改为“葱笼”七字句可把“踏浪逐波”改为“逐波踏浪”“忘机抛虑”改为“抛虑忘机”即可。
“蝉啭古榕”句格律是“仄仄平仄”,另外“妖”出律。

点评

我仔细查了下正如你所说作者就是用了白居易格,我即改之。谢谢秋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9 11:32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738

帖子

71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74
发表于 2014-7-9 11: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冬》《秋》《冬》用的是白居易格,如果按照钦定词谱格律是没有问题。
仅就我们作为学习、探讨,发表一下看法:
我认为钦定词谱在这一格中,七字句作(仄)(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仄)平,无论按词例,还是按声律的习惯处理,格律的确定不够严谨。我们在使用词谱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最好是按照词例或者结合声律的基本要求来处理。绝不能出现四连平、四连仄、三平尾、三仄尾等情况。而一些诗词效验工具将这七字句作“中中中中中中仄”和“中中中中仄中平”更是不可取,往往使人误认为本平可仄、本仄可平的可以随意处理,这样就出现了四连平、甚至六连平或者四连仄甚至六连仄的句。按词例作者出律处是较多,但宽看,作者并未违谱,在声律的处理上也能掌握基本原则,并未出现上述禁忌。

冬词建议将“喑蛩”改为“潜蛩”。

夏词当属韦氏格,出律处较多,望作者斟酌修改。“葱茏”的“茏”是平声,只有“葱笼”的“笼”是平仄两读。可改为“葱笼”七字句可把“踏浪逐波”改为“逐波踏浪”“忘机抛虑”改为“抛虑忘机”即可。
“蝉啭古榕”句格律是“仄仄平仄”,另外“妖”出律。

点评

可将“蝉啭古榕”改为“鸟啭榕树”,且与下句“荷妆水榭”相对偶;“妖冶”改为“艳冶”。 观词例,词中多数句子作对仗或者作对偶,作者在这方面做得较好,个别句子可再斟酌,使其更出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9 12:57
赞同 漫岗 老师 的观点,在词谱中若遇到标注结构(非领字或句读)的五言或七言句子中连续3个或4个以上“中”的情况,一定要按律句形式确定平仄关系,也可以拗救,也是按律诗规律拗救的,但只能“本句自救”。。。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9 12:31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297

帖子

13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572
发表于 2014-7-9 11: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漫岗秋叶 发表于 2014-7-9 11:16
《冬》《秋》《冬》用的是白居易格,如果按照钦定词谱格律是没有问题。
仅就我们作为学习、探讨,发表一 ...

我仔细查了下正如你所说作者就是用了白居易格,我即改之。谢谢秋叶!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03

帖子

31

精华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5588
发表于 2014-7-9 12: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寒成诗 于 2014-7-9 13:07 编辑
漫岗秋叶 发表于 2014-7-9 11:16
《冬》《秋》《冬》用的是白居易格,如果按照钦定词谱格律是没有问题。
仅就我们作为学习、探讨,发表一下 ...

赞同 漫岗 老师 的观点,在词谱中若遇到标准结构(非领字或句读)的五言或七言句子中连续3个或4个以上“中”的情况,一定要按律句形式确定平仄关系,也可以拗救,也是按律诗规律拗救的,但只能“本句自救”。。。其实《钦定词谱》是有明确的,只是合不合规范没说那么细,说细也很复杂,这样一些检测工具就难以制作软件,只能判定凡是“中”就不出律。。。所以遇到这种情况,作者一定按定格词例中的每个字的平仄关系填词,不会出错。。。为什么会出现连续“中”的情况,是因为《钦谱》制谱时是同一个句子把各家词例综合一起看,结果同一个位置的字有平有仄,所以就笼统地说是“中”,实际上各家词例都是在标准律句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拗救产生的。。。无论你怎么写都得是律句或拗句,或拗救句(本句自救),不要出现“三平调”现象,但“三仄尾”还是允许的(这在律诗里多有争论)。。。至于“连续中调”的句字若写成“孤平”句是否在词中允许,我不能确定,最好不犯。。。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诗梦文学音画网 ( 黑ICP备20002108号

GMT+8, 2025-5-3 01:51 , Processed in 0.07116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