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梦文学音画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07|回复: 3
收起左侧

谈谈“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的运用(转自“听风斋主”的博客)梦寒成诗

[复制链接]

66

主题

4803

帖子

31

精华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5590
发表于 2015-5-18 22: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圣文 于 2015-5-19 12:41 编辑

谈谈“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的运用
作者:听风斋主

(诗词创作谈之四)

古人有时喜欢把绝句称为“两韵诗”,把律诗称为“四韵诗”。因为古人认为,绝句只要有严格的两韵脚就可,律诗只要求有严格的四韵脚就可。以律诗来说,古人把首句不入韵的五律视为“正轨”就是很好的证明。不过,为了音律的和谐和吟唱的悦耳,人们又要求部分格律诗的首句也押韵。这是因为格律诗首句押韵更容易记忆,吟唱时更悦耳动听,更赏心怡神。
格律诗因为增加了一个韵脚,却增加了不少的麻烦。为了减轻负担,人们又想出了一个“偷工减料”的取巧办法,那就是:允许格律诗的首句和最后一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格律诗的首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的,称为“孤雁出群格”(依在下愚见,应称为“孤雁带群格”。这好像一只孤单的白雁带着一群黑雁振翅高飞。)而格律诗的最后一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的,称为“孤雁入群格”(依在下愚见,应称为“孤雁混群格”。这好像一只孤单的白雁混入一群黑雁一起振翅高飞。)。

为了行文的集中,本文只以律诗为例,谈谈“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的运用。
在格律诗的创作中,“孤雁出群格”是很常用的一种“格”(格律)。例如:


雪作(曾几)
卧闻微霰却无声,(庚韵)
起看阶前又不能。(蒸韵)
一夜纸窗明似月,
多年布被冷于冰。(蒸韵)
履穿过我柴门客,
笠重归来竹院僧。(蒸韵)
三白自佳晴也好,
诸山粉黛见层层。(蒸韵)

又如:

访戴天道士不遇(李白)
犬吠水声中,(东韵)
桃花带露浓。(冬韵)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冬韵)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冬韵)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冬韵)

(现代人将一东二冬通押,那另当别论。)

在格律诗的创作中,“孤雁入群格”不常用;但是,诗人因为激情澎湃,为了表达一种特殊的情感需要,一时在本韵部里又找不到准确的字眼,不得已之下,借用邻韵部的字眼作为全诗结句的韵脚。所以说,“孤雁入群格”是一种不常用的“格”,但又是某些诗人在某些场合不得不用的一种“格”。例如:

言怀(黄景仁)
听雨看云暮复朝,(萧韵)
谁于笼鹤采丰标。(萧韵)
不禁多病聪明减,
讵惯长闲意气销。(萧韵)
静里风怀玄度月,
愁边心血子胥潮。(萧韵)
可知战胜浑难事,
一任浮生付浊醪。(豪韵)

无题(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支韵)
挈妇将雏鬓有丝。(支韵)
梦里依稀慈母泪,
城头变幻大王旗。(支韵)
忍看朋辈成新鬼,
怒向刀丛觅小诗。(支韵)
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照缁衣。(微韵)

在格律诗的创作中,虽然“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都可以使用,但是,这两种“格”不可以在一首诗里同时出现。也就是说,在同一首诗里,“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是不允许同时并用的。原因就是:律诗称为“四韵诗”,它要求一首诗至少使用同一韵部里的四个韵脚。如果在一首诗里,同时采用“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那么,这首诗同韵部里的韵脚只剩下三个了,显然不符合“四韵诗”的概念界定。

牛年春节期间,有一个吟友用手机发来一首《牛年祝福》的贺诗,全文如下:
牛年祝福
鼠岁神州苦后甜,(盐韵)
鸟巢凤舞写蓝天。(先韵)
牛年幸运家堆宝,
每日安康人似仙。(先韵)
零九太平加美酒,
三千喜事伴乔迁。(先韵)
开门识得春风面,
心境平和福寿添。(盐韵)

这首诗的意境如何,本文在这里不展开讨论。在这里,在下只讨论用韵问题。显然,这首诗五个韵脚,主体是用一先韵;但是,作者在此诗里同时使用了“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首句和最后一句都用“盐韵”里的两个韵字作为韵脚,最终使这首七律的主体韵(一先韵)只剩下三个韵脚,以致“四韵诗”变得有名无实,那么,这首诗就不是真正意义的格律诗,因此,也就不能称为“格律诗”了。

“孤雁出群格”与“孤雁入群格”同样适用于绝句(五绝、七绝)。先举绝句运用“孤雁出群格”的例子。

例一、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四支),莫教枝上啼(八齐)。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八齐)。

例二,雪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三江),骚人阁笔费评章(七阳)。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七阳)。
一般来说,诗人创作绝句时,很少使用“孤雁入群格”;但是,毕竟还是有人采用了这种方法(“孤雁入群格)。下面就是两个运用“孤雁入群格”的例子。

例三,故行宫(元稹)
寥落故行宫(一东),宫花寂寞红(一东)。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二冬)。
例四,呼陀河(范成大)
闻道河神解造冰(十蒸),曾扶阳九见中兴(十蒸)。
如今烂被胡羶浣, 不似沧浪可濯缨(八庚)。

(附带说明:有些人把首句借用邻韵,称为“孤雁入群格”;而把最后一句借用邻韵,称为“孤雁出群格”;这是本人不敢认同的。因为,本人采用传统的说法和大多数人认同的意见。)

                                                                                                                                         听风斋主 2009127



原创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1c470f0100bu5j.html    此博文被大量转载及引用。。。


注:“听风斋主”原名: 陈文振 已驾鹤西行。。。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主题

4269

帖子

14

精华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6689
发表于 2015-5-19 12: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梦寒把这么重要的学习古诗词用韵的资料发到这里,这样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掌握了用韵的技巧。辛苦啦!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45

帖子

59

精华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711
发表于 2015-5-19 16: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该文,本不想说什么,但事关学术又不得不说。
一、关于七言律首句入韵便于记忆之说
五言律首句多不入韵,是因为五言“从古”(可参阅《中国文学史》);七言律首句入韵是因为增加了音节使之音乐节奏较五言趋缓(可参阅任中敏《唐声诗》)。
二、关于律诗是四韵诗之说
  四韵诗之说作为俗称、别称未尝不可,但作为学术概念却欠妥切。对五言来讲四韵成立,是因为五言首句多不入韵;对七言来讲四韵不成立,是因为七言首句多入韵,它有五个韵脚。这里有一个认识误区,五言与七言都应以多数为基础,一个依多另一个依少,这样不遵“从众原则”,难免以偏概全。
三、关于非主流韵格是诗人不得不用的“偷工减料”之说
  史上对于韵书之不断修定与诗人对用韵之不满是一致的,韵部的减少和“该死十三元”的故事就是铁证。公认的观点是诗人在寻求突破!试想,史上那些名家竟然会“一时在本韵部里找不到准确的字眼”?
四、关于减韵之说
  五言多为四韵,那么,若采用“孤雁入群格”,减去的话岂不成了三韵?或者就当增加一条规定:五言律首句不入韵者不能采用“孤雁入群格”。反过来说,史上无此规定,说明其“孤雁入群格”是作为韵脚看待的。同理,七言仄收式及平收式不入韵者也就应当规定不能使用“孤雁入群格”,因为一减也剩下三韵了。故,减韵之说不能戍成立。
五、关于“孤雁入群格”及“孤雁出群格”更名之说
  非主流押韵的方法够多、够乱的了,其名称也是纷杂、争辫不休,还是不宜再起新名了,遵重人们已习惯了的称谓吧!
六、关于“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不允许同时并用之说
  陈文没有提供古之贤人及今之名家的论说,只用了有欠缺的四韵说和无依据的减韵说,作为学术观点似嫌不足,难以令人信服。
另,读到陈先生三首七律,尚不说其章法、立意、遣词,两首仅硬伤已是触目,贴来大家看吧。

步原玉和潘振沧吟长
《喜迎戊子奥运年》
陈文振

欣逢盛世九州春,澳雨欧风作友宾。
红海欢歌传赤县,椰林手鼓动人心。
山青水秀京城美,地覆天翻气象新。
期盼百年庆圆梦,清音回荡虎龙吟。

贺吟友龚德顺加入中华诗词学会
          陈文振
        
灵犀一点倍亲甜,果是佳音自半天。
左海风清千鸟唱,榕城春早百花妍。
家拥椽笔追贤哲,心有文思涌玉泉。
但愿闻鸡长起舞,诗坛策马着先鞭。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691

帖子

14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574
发表于 2015-6-16 21: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收藏  谢谢老师转帖   辛苦了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诗梦文学音画网 ( 黑ICP备20002108号

GMT+8, 2025-5-5 08:01 , Processed in 0.05794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