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梦寒成诗 于 2014-5-26 19:35 编辑
《汉宫春》第一首中“渐斜日西下,”,若是“渐日斜西下,”就不出律。
《雨霖铃》第一首多一个字。两首《雨霖铃》不知用的《钦谱》还是《龙谱》,要注意断句,并对照一下平仄。
《龙谱》无错版如下:
【定格】
例词:
平平平仄。
寒蝉凄切。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钦谱》定格 标准版如下:
雨霖铃 双调一百三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 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方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咽
平平中仄韵 仄平平仄句 仄仄平仄韵 平平中中中仄句 平平仄仄句 平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中仄句 仄平中平仄韵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沈沈楚天阔
仄仄中读 平仄平平句 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
中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读 仄仄平平仄韵 中平仄中中仄句 中仄仄读 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句 平仄平平句
好景虚设 便纵有 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仄中平仄韵 仄仄仄读 中仄平平句 仄仄平平仄韵
另附《白香词谱》如下:
寒蝉凄切,
○○○▲(仄韵)
对长亭晚,
●○○●(豆)
骤雨初歇。
●⊙○▲(协仄韵)
都门帐饮无绪,
○○●●○●(句)
方留恋处,
○○●●(豆)
兰舟催发。
○○○▲(协仄韵)
执手相看,
●●○○(豆)
泪眼竟无语凝噎。
●●●○●○▲(协仄韵)
念去去、
●●●(豆)
千里烟波,
○●○○(句)
暮霭沉沉楚天阔。
●●○○●○▲(协仄韵)
多情自古伤离别,
○○●●○○▲(协仄韵)
更那堪、
●○○(豆)
冷落清秋节。
●●○○▲(协仄韵)
今宵酒醒何处,
○○●●○●(句)
杨柳岸、
○●●(豆)
晓风残月。
●○○▲(协仄韵)
此去经年,
●●○○(句)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协仄韵)
便纵有、
●●●(豆)
千种风情,
○●○○(句)
更与何人说。
●●○○▲(协仄韵)
注意,词例中这句“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无论是否加顿号,打头两字都应该是具有领字特点的两字,加顿号时,是读句型“两字豆”领字,加顿号时特别强调此处需停顿,不加顿号时,这句就是标准的“两字豆”领字格,“前二后六”句式。前者说的是《龙谱》,后者指的是《钦谱》。
《白香词谱》的编著人 舒梦兰 把 读句 和 领字 概念 混为一谈,是错的。他老人家,“读、豆”不分,读句在唱词里是不用唱的,而且有特意停顿,但与顿号后的句子是一个完整通顺的一句话;而领字是领衔其后全句作用,对领字的惯用词有讲究,一般分“一字豆、两字豆 和 三字豆”,由此产生句式上‘前一、前二 和 前三’的句式结构。一般“豆”后无标点,连成整句概念,无特别强调的停顿要求。凡是 “豆”领句不能为纯名词。这个理论经得起验证,凡历史词例不是以上特征的,都是不合标准的,古人也有错。
《月上海棠》应为91字,你的句“望苍穹远,”差一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