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梦寒成诗 于 2015-3-2 14:30 编辑
【满江红】平韵格词例:(此 平韵格 是 姜夔 首创)
又一体 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 姜夔
仙姥来时 正一望 千顷翠澜 旌旗与 乱云俱下 依约前山 命驾群龙金作轭 相从诸娣玉为冠
中仄平平句中中仄读平中仄平韵平中仄读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向夜深 风定悄无人 闻佩环
仄中平读中仄仄平平句平仄平韵
神奇处 君试看 奠淮右 阻江南 遣六丁雷电 别守东关 应笑英雄无好手 一篙春水走曹瞒
平中仄句中仄平韵中中仄句仄平平韵仄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又怎知 人在小江楼 帘影间
仄中平读中仄仄平平句平仄平韵
满江红 夷则宫、俗名仙吕宫 其一 淀山湖(宋·吴文英)
*
云气楼台,分一派、沧浪翠蓬。开小景、玉盆寒浸,巧石盘松。
风送流花时过岸,浪摇晴练欲飞空。算鲛宫、只隔一红尘,无路通。
神女驾,凌晓风。明月佩,响丁东。对两蛾犹锁,怨绿烟中。
秋色未教飞尽雁,夕阳长是坠疏钟。又一声、欸乃过前岩,移钓篷。
满江红 饯方蕙岩赴阙(宋·吴文英)
*
竹下门敲,又呼起、胡蝶梦清。闲里看、邻墙梅子,几度仁生。
灯外江湖多夜雨,月边河汉独晨星。向草堂、清晓卷琴书,猿鹤惊。
宫漏静,朝马鸣。西风起,已关情。料希音不在,女瑟娲笙。
莲荡折花香未晚,野舟横渡水初晴。看高鸿、飞上碧云中,秋一声。
满江红 其二 和懒翁(宋·葛长庚)
*
昔在虚皇府,啸咏紫云中。不知何事,误蒙天谪与公同。
偶到金华洞口,忽见懒翁老子,挺挺众中龙。握手归仙隐,谈笑起天风。
忽相逢,一转瞬,酒杯空。几时再会,唱赓词翰倒金钟。
只恐武夷山里,千古猿啼鹤唳,未便蹑飞虹。公欲归仙去,我欲继公踪。
满江红 风前断笛平韵(宋·彭芳远)
押侵韵
愁满关山,又吹得、芦花雪深。西楼外、天低水涌,龙挟秋吟。
回首人间无此曲,数峰江上落余音。似断云、飞絮两悠悠,何处寻。
江南路,晴又阴,声韵改,泪盈襟。自中郎去后,羽泛商沈。
牛背斜阳添别恨,鸾胶秋月续琴心。待醉骑、黄鹤度苍寒,霜满林。
平韵满江红 题宜春台(宋·李琳)
*
碧蘸江山,鹤唳晓、云献画屏。瑶宫敞,舞金翔翠,巍枕春城。
龙背神瓢飞旱雨,虹光花石转阴晴。蔼昼香、飞雾福苍生,千古灵。
箫莺响,笙鹤鸣。瑞烟起,彩云行。满阑干花影,绣扬帘旌。
佛界三千笼日月,仙楼十二挂星辰。望赭袍、霞佩并云軿,游紫清。
满江红 寿推官焦元播庆六十(元·朱晞颜)
*
风鹤翩跹,记昨梦、天锡九龄。从头数、再周甲子,屈指天星。
上界仙人足官府,人间岁月自峥嵘。庆明时、生甫又生申,维岳灵。
珠盈掌,金满籯。浮瑞鶒,啭春莺。是乃翁阴德,心事分明。
笔下万言多活国,胸中三尺久持衡。慰来苏、为雨福苍生,腾颂声。
平韵满江红(悼猫)(清·吴藻)
*
绕膝声疏,剩雪片、鱼倾翠蓝。无复伴、书床镜槛,砌左窗南。
似入醉乡呼不醒,本来佛土想非凡。上乘禅、悟到死猫头,应细参。
花影暮,香已酣。泡影灭,水空涵。叹物犹如此,人亦何堪。
白凤曾传春九九,红羊又到劫三三。向图中、省识旧东风,新署衔。
满江红 钟山谒明太祖陵(清末民国初·易顺鼎)
押文韵
手定山河,二百载十有六君。空留得宝城松吹,金瓦苔纹。
蝉奏千般罗帐伎,鸦如几个锦衣军。断送他王气后弘光,先建文。
孝陵路,村酒醺。灵谷寺,晚钟闻。早铜驼归魏,玉马辞殷。
幸少牛羊童竖火,已无龙虎帝王云。与汉唐开国几英雄,争夕曛。
满江红 其一 雨夜(清末民国初·樊增祥)
*
檐雨垂垂,夜未寝、茶鼎暗潮。谯门掩、画鼍寒咽,朱杖三敲。
此际邻墙谁过酒,红珠一串滴春槽。想那人、灯畔卸头时,香半销。
胭脂湿,无限娇。锁山黛,敛荑苗。怕绣衾无梦,愁到明朝。
湘水泣乾妃子竹,红心凉透美人蕉。待蕙风、吹暖凤皇琴,弦再调。
满江红 其二 代和(清末民国初·樊增祥)
押支韵
罗袂生寒,试雀茗、香冷画瓷。无憀处、猛风吹竹,颤袅灯枝。
不信银河全化泪,了知髹鬓未成丝。傍玉荷、闲看牡丹亭,更漏迟。
笺香草,温楚词。数红豆,寄相思。向奈何天里,各自禁持。
新梦都随风线断,故情那逐扇纨移。待晓珠、明定水精盘,君始知。
满江红 其三 白荷花(清末民国初·樊增祥)
*
玉水瑶池,了不见、嫣紫奼红。波如镜、洛妃微步,罗袜凌空。
獭髓补完花缺处,鹭丝难辨月明中。又晓凉、亭榭悄无人,清露浓。
珠盘净,妆粉融。雅宜称,水精宫。记藐姑冰雪,曾几相逢。
西子那因朱得姓,虢姨都道玉为容。羡素娘、兼有美人名,君子风。
满江红 友松以此调见寿,别以平韵报之(清末民国初·樊增祥)
*
筋力风情,笑白傅、刚与仆同。祇微欠、玉容蛮素,添画屏风。
生计百家分禄米,驿程千里走诗筒。问文章、风节定谁如,冯敬通。
师聱叟,宾放翁。鬓如漆,气如虹。纵我生稍晚,犹及光丰。
时代如今逢过渡,中流击楫几英雄。约使君、添酒煮青梅,操请从。
。。。。。。枚不胜举。
注明:在《满江红》平韵格历史词例中,仅有 宋末元初·刘辰翁 和 宋·彭元逊 两人出现将下片第二句的第二字弄成了“平”。古人也是人,出错很正常。今人可自判。即便是细究,会发现《钦定词谱》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错误,当然《唐宋格律》也有错误。。。后人“依谱据例”需自己把握。
|